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碎碎唸的過往

    如果將原子比作體育場,原子核與電子的位置

    當我們將一個原子放大到體育場的大小,電子會處在看臺的位置,這時候原子核在哪裡?圖片中黃色箭頭指向草坪,原子核有草坪那麼大嗎?並不是,原子核太小了,在體育場裡它只有綠豆那麼大,所以我們沒辦法在圖中把它標出來。我們能在看臺上找到電子嗎?很難,電子比座椅上的灰塵還小!

  • 2 # 鍾銘聊科學

    奇怪的原子

    我們在上初中的時候,學到的原子模型其實和真實的原子模型是有出入的。具體來說是這樣的,我們在上學的時候,看到的原子模型的圖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當然,還有其他的版本,比如下面這張這樣的。

    而實際上,真實的原子模型更類似於下面這樣。

    這兩張圖其實都出現在物理學史上,第一張是盧瑟福提出來的原子模型,第二張是波爾提出來的原子模型。但僅僅是很像,實際上有一種很大的差距,那就是原子核和電子的大小。

    事實上,原子內部99.99%以上都是空的,它是名副其實的空心。(不過,還是要補充一點,可能很多人認為原子是有個外殼包裹住的,實際上並不是,它不是球形的,也沒有外殼。)

    可能你要說了,憑什麼我們可以確定原子核和電子只有那麼小?

    這其實是來自於盧瑟福的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盧瑟福利用α粒子去轟擊金箔。結果,只有極其少量的α粒子發生了反彈或者角度偏折,絕大部分的α粒子都直接傳過去。

    這個實驗只要大量做,我們就能大概確定原子核的大小。其實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桌上畫個大圈,裡面再畫一個小圈,如果你想知道兩者的面積比,只需要抓一把米粒,然後隨機的往上撒,多做許多次,然後數一數每次掉進小圈的米粒數,而撒的米粒總數。兩者的比值其實就是兩者面積的比值。所以,盧瑟福的這個實驗是可以驗證得到原子核相對於原子的大小的。

    那可能你要問了,為什麼原子會是幾乎“空心”?

    當然,其實更絕的問題應該是,明明原子都是空心,為什麼我們可以坐在椅子上,而不是掉下去?從微觀上看,這問題其實是:是什麼使得“空心”又沒有“外殼”的原子不會彼此穿透?

    原子為什麼是空心的?

    其實在科學界,有很多理論,但還有一些被我們稱為公理。公理和理論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公理是最底層的邏輯,也就是沒辦法再往下問為什麼的結論。

    而原子模型為什麼是這樣,也是這個道理。事實上,上世紀,科學家利用各種辦法去獲取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就是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現象,就如同上文我們說到的盧瑟福的實驗,實驗得到的結果就是這樣,我們只能被動接受。而客觀存在的原子模型就是空心,那你要問為什麼是空心的,我們最直白的回答其實就是實驗得到的結果就是這樣。所以,與其問為什麼原子是空心的,倒不如問為什麼原子不會彼此穿透?這其實也是你為什麼此刻可以拿著手機,可以坐在椅子上而不會掉下去的原因。

    原子為什麼不會彼此穿透?

    上世紀,科學家發現,宇宙中存在著四種作用力,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力和引力。其中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確保了原子核結構的存在,所以我們有時候也管它們叫做強核力和弱核力。引力也比較好理解,就是物體之間的吸引力,目前主流的科學看法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認為這種力實際上是時空彎曲造成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引力之外,剩餘的作用其實都是電磁力,常見的摩擦力或者支援力其實都屬於電磁力。

    原子和原子之間不會彼此穿透的根本原因其實也是來自於電磁力。我們要知道的是原子核外都是有電子的,它們會確保原子之間不會彼此穿透,這裡其實還涉及到泡利不相容原理,意思是說,原子核外的電子需要按照座次好好排隊(這裡其實指的是狀態),而不能亂來,所以,這無形中也形成了一種類似於“力”的作用的量子效應。

    除了泡利不相容原理,這裡還涉及到了能量最低原理的問題,其實不知道你有木有想過,電子為什麼不會進入到原子核內?

    這是因為,電子如果進入到原子核,就會和原子核內的質子發生反應生成中子,中子的能量其實是大於電子+質子的,我們要知道能量只能自發地從高先低流動的,而不能自發地從低到高。而電子和質子反應生成中子的過程是從低到高,所以需要能量輸入,而不能自發進行。基於這幾點原因,所以,原子沒有辦法彼此穿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判定一個男人愛不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