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2、鳥鳴澗(王維)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4、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7、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8、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四句五字古詩即“無言絕句”
盛唐以前,五言絕句不但沒有對仗,而且平仄也不講究,盛唐之後五言絕句嚴格遵守格律詩之規定,雖然其中也有極少數按古詩的做法寫的不講究平仄與對仗的“古體詩”,但盛唐五言絕句此時已經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體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⑴句數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總共二十字。
⑵押韻嚴格。詩歌都是押韻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韻上和古體詩沒有本質區別,他的押韻嚴格表現在一般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也就是說其不可押仄韻且韻腳必須用同一韻中的字,不得用鄰韻的字。
⑶講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礎上加一個音節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種基本句式。
⑷關於對仗問題。由於絕句可以看作是律詩的擷取,所以對於對仗的要求也就不太嚴格。因律詩是一般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的,對於首聯和尾聯是否對仗並不作明確要求,那麼當把絕句看作律詩的後半截時,就是一二句要對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要看作是律詩的首、尾兩聯則都不用對仗,如王維《相思》;如果看作是律詩前半截,則三四句要對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頷聯和頸聯的擷取,則都要對仗。而後兩種情況不多見。
1、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2、鳥鳴澗(王維)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4、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7、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8、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四句五字古詩即“無言絕句”
盛唐以前,五言絕句不但沒有對仗,而且平仄也不講究,盛唐之後五言絕句嚴格遵守格律詩之規定,雖然其中也有極少數按古詩的做法寫的不講究平仄與對仗的“古體詩”,但盛唐五言絕句此時已經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體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⑴句數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總共二十字。
⑵押韻嚴格。詩歌都是押韻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韻上和古體詩沒有本質區別,他的押韻嚴格表現在一般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也就是說其不可押仄韻且韻腳必須用同一韻中的字,不得用鄰韻的字。
⑶講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礎上加一個音節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種基本句式。
⑷關於對仗問題。由於絕句可以看作是律詩的擷取,所以對於對仗的要求也就不太嚴格。因律詩是一般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的,對於首聯和尾聯是否對仗並不作明確要求,那麼當把絕句看作律詩的後半截時,就是一二句要對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要看作是律詩的首、尾兩聯則都不用對仗,如王維《相思》;如果看作是律詩前半截,則三四句要對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頷聯和頸聯的擷取,則都要對仗。而後兩種情況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