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亦稱《文言傳》。《十翼》中的一篇。專門對乾、坤兩卦所作的解釋。孔穎達《周易正義》引莊氏雲:“文謂文飾,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飾以為文言。”解《易》之作最早是《易傳》,共7種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繫辭》上下篇、《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統稱十翼。 舊說它們是孔子輔《易》之作。近代學者多認為它們非一人一時之作,雜出於戰國、秦漢間人手。《彖》與《象》中的大傳(解說卦辭部分),主要是宣揚儒家政治、倫理、修養等觀點的。《象》中的小傳(解說爻辭部分),強調爻位說,是為尊奉君位而作的。《繫辭》與《文言》是前人解經遺說的輯錄。《繫辭》上下兩篇,是《周易》的通論,以論述《周易》的義蘊與功用為主,是《易傳》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闡述宇宙事物間的矛盾與發展,如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等觀點,具有樸素的辯證因素,但也有一些唯心史觀的論述。《文言》是《易傳》中專門用以解說《乾》《坤》兩卦的。解《乾》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坤文言》,內容只是借解說卦爻辭來提出一些觀點,供統治者借鑑。後出的《說卦》收錄了漢初經師的卦象、卦德說;《序卦》和《雜卦》是對卦義的兩派解說。以上這些,都是早期對《周易》的解說。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中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現天則。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文言亦稱《文言傳》。《十翼》中的一篇。專門對乾、坤兩卦所作的解釋。孔穎達《周易正義》引莊氏雲:“文謂文飾,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飾以為文言。”解《易》之作最早是《易傳》,共7種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繫辭》上下篇、《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統稱十翼。 舊說它們是孔子輔《易》之作。近代學者多認為它們非一人一時之作,雜出於戰國、秦漢間人手。《彖》與《象》中的大傳(解說卦辭部分),主要是宣揚儒家政治、倫理、修養等觀點的。《象》中的小傳(解說爻辭部分),強調爻位說,是為尊奉君位而作的。《繫辭》與《文言》是前人解經遺說的輯錄。《繫辭》上下兩篇,是《周易》的通論,以論述《周易》的義蘊與功用為主,是《易傳》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闡述宇宙事物間的矛盾與發展,如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等觀點,具有樸素的辯證因素,但也有一些唯心史觀的論述。《文言》是《易傳》中專門用以解說《乾》《坤》兩卦的。解《乾》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坤文言》,內容只是借解說卦爻辭來提出一些觀點,供統治者借鑑。後出的《說卦》收錄了漢初經師的卦象、卦德說;《序卦》和《雜卦》是對卦義的兩派解說。以上這些,都是早期對《周易》的解說。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中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現天則。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