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48614123861

    首先答題主,這種空調溫度高一度太熱低一度太冷的情況,並非只是我們身體感受溫度不同的原因,而是和空調的製冷原理、空氣溼度和人體感溫差異等多種因素相關,也跟夏季空調病多發情況有一定的聯絡。想要避免空調病,將空調溫度除錯穩定在適合人體的範圍,也需要了解一下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

    1.溫度均勻性不穩定

    先從空調原理來說,因為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在不考慮風和對流的情況下,室內空氣的溫度要很長時間才會分佈均勻。如果有對流,就會成為一個不均勻的溫度場。製冷過的空氣得到了空調裝置的控制,但大多數的其餘空氣要靠空調吹出的風來冷卻,空氣又是熱的不良導體,因此這個改變溫度(降溫)的過程就需要有風來把兩種溫度的空氣攪和均勻。

    通常舒適的溫度場是有±2℃的,只需遵循了上送冷下送熱(因為冷空氣比暖空氣重)原則,基本不會出現太大偏差。如果已有±2℃的溫差,一般調節1℃的精度就夠了。在這個過程中,空氣均勻度均衡之前,使用者就容易感受到溫差的波動變化,從而造成高一度太熱、低一度太冷的感覺。

    2.空調出風口溫度不變

    在空調內有一個溫度的感測器,主要是一個熱敏電阻,溫度高的時候阻值變小,溫度低的時候阻值增大。空調可以根據阻值的大小來判斷溫度的高低,發出啟動或者停滯的指令。因為空調是根據設定溫度與實際測定溫度的差距決定是否開啟製冷的。

    有時候我們覺得降低一度就從熱變冷,實際是因為感受到了空調出風口溫度的原因。比如我坐在出風口下方,感受到的其實是送風溫度,而不是實際的室內平均溫度。由於空調的送風不可能一次替換所有室內空氣的程度,所以送風溫度會比室內溫度更低,這樣才能起到調節溫度的作用。

    一般空調送風溫度都會固定在盤管蒸發溫度附近,氟利昂盤管、水盤管吹出的溫度都是很冷的,只要房間迴風口溫度還沒到設定溫度,無論你設定的多少度,出風口都是一樣的溫度。但如果設定提高到室內可以達到的溫度,製冷機一旦停機,吹出的溫度立刻就回升到室內平均溫度。

    所以,感覺低一度太冷高一度太熱,有可能不是空調溫控太粗糙的原因,而是裝機容量小於房間負荷,出風口設定不合理所導致。為了避免這個問題,一要選擇符合房間功率的空調,二要合理設定出風口的溫度。

    3.空氣溼度影響感溫

    體感溫度的高低不僅和溫度有關係,與空氣的相對溼度也有很大關係。相對溼度是空氣中實際水汽含量(絕對溼度)與同溫度下的飽和溼度(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百分比值。它只是一個相對數字,並不表示空氣中溼度的絕對大小。

    當氣溫較高或較低時,相對溼度的波動對人體的溫熱感和熱平衡都有較大影響。例如,溫度在15℃左右時,就算相對溼度波動達50%,對人體也就相當於變化1℃氣溫的作用;而當溫度在21-27℃時,若相對溼度改變為50%時,人體的散熱量就會產生明顯差異;而當相對溼度超過80%時,也就是類似於“桑拿天”的環境,高溫高溼會阻礙人體汗液的蒸發,所以人體會感到悶熱不適。

    除此之外,人體也存在感溫差異。人們平時感受到的外界溫度其實並非是環境溫度,而是真皮層溫度,因為感受溫度的面板感覺性神經末端其實位於真皮層。由於每個人的年齡、性別、體質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最舒適的空調溫度。空調同樣是設定在26度,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舒適,而有些人會覺得很冷。

    所以,不僅空調原理可能會讓人覺得高一度太熱低一度太冷,相對溼度、個體感溫差異都是影響人們感溫的條件,需要綜合考慮。當這種情況出現比較頻繁,使用者需要不停調整溫度來維持舒適的時候,就很容易患上我們常說的“空調病”。

    但是隨著現在空調技術的發展,想要儘量避免這種狀況,已經有了比較多元的選擇,比如多溫區空調解決感溫差異問題。例如卡薩帝天璽空調,首創多溫區送風,該空調搭載了兩項黑科技:人體冷熱感知系統和雙迴圈系統。該系統能夠智慧檢測人體體表散熱量、人體頭部溫度、位置分佈、遠近距離、環境溫度等引數,形成紅外熱影象,從而獲得室內人員的冷熱感受,並透過大資料計算出人體主觀舒適度,並將其分為“很冷、冷、舒適、熱、很熱”共5個級別。

    另外,首創雙迴圈系統設立兩套獨立的送風系統,透過兩個電機、左右兩個風扇、4個導風板的佈局,將送風區域分為左右、上下各5個送風區域,用大資料共計算出380種送風模式,根據房間內不同人體的個性化冷熱需求,智慧調節空調風速、出風量、風向和溫度等引數指標,以120°廣角送風精準滿足同一環境下每個人不同的舒適度。

    也就是說,天璽空調實現了空調冷熱風與自然風混合保證出風口溫度與體感溫度相平衡,更在此基礎上針對室內每個人體表冷熱進行監測,併為之定製專屬送風,使每個人達到最佳舒適狀態。技術的發展帶領空調實現跨越,避免題主這種問題的發生,進一步的舒適自然健康空調相信距離我們也已經不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歲的女人是什麼樣的?大家一起曬曬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