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49840429951

    當然必須是蕭何功勞最大了呀。論打江山,毫無疑問的韓信、彭越、黥布功勞最大,所以這三人都封了王。我們需要了解蕭何、曹參、張良這些人都是幹嘛的,以及這些人的陣營,然後才能評判這些人的功勞。劉邦這輩子最大的敵人是項羽,經常被打的到處亂躥找不著北,最終幫他幹掉項羽的就是韓信、彭越、黥布這三個人,他們是真正帶兵上陣砍的,而且砍的很有效果——項羽被滅了。所以這三個人被封為王,同樣是王,他們跟其他王比如張耳、盧綰之流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三人都有軍功,不得不封,而且手底下有傢伙,實力強大,這就不講了。除了漢初封的七個異姓王之外,其他人都在漢朝同殿為臣,這些臣就要論功行賞。在這些人當中,除了劉邦自己之外,就數曹參有點軍功了,其實曹參的軍功也是跟著韓信混出來的,一路從陝西打到山東再到滅項。主要是韓信太牛了,跟著韓信打,那當然是一場打下來都是多少城池的算。至於其他的樊噲什麼的,都是打一仗按多少人頭來領工資的,當然人家人頭拿得多那也是本事。與曹參不同的是,蕭何沒有軍功,而是負責關中的政務與前線後勤軍需之類。劉邦馬上取天下,要是沒馬怎麼辦?管蕭何要。打過戰略遊戲的都知道,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是花錢如流水。在實際中,打仗不僅花錢,還要糧食,要武器,要服裝,要馬匹,要人命!按劉邦那種弱渣的打法,基本打一仗就是大放血,打一仗就得把手往後方伸,這種主怎麼伺候?蕭何的本事就體現在這裡,相才!不管劉邦前線打的多渣,只要開口,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兵有兵,要人才有人才!書上說“足食足兵”。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做起來,那是真辛苦啊。《孫子兵法》說:“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這十萬之師都這麼不容易,劉邦那都是幾十萬幾十萬的送,完全不當是自己的,這就是因為有蕭何坐鎮後方,送得起。反觀項羽,那就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所以雖然他百戰百勝,但是最終一敗就全部輸光了。再說張良、陳平。這兩個人給劉邦出了很多奇謀詭計,對於戰爭的戰略制定有很大功勞。尤其是張良,他的戰略性規劃總是高人一籌。張良、陳平的智慧那都是當世僅有的,但是問題在於,他們基本上(主要是張良)上不怎麼負責具體事務,只是動動嘴而已。他們是屬於戰略策劃類的人物,本身的執行力並不強,也就是他們的戰略需要有人來實施,相當於幕僚那樣的存在,而劉邦、韓信、蕭何這類人都是執行力超強的,都可以單獨拉起一支人馬打天下的,所以若不是蕭何、韓信對劉邦太忠誠了(這也是劉邦的能力之一,讓人對自己死心塌地的),劉邦哪裡能取得了天下。從事功的角度來講,張良的功勞是比不了蕭何的。綜上,漢初三傑,韓信功勞最大,成了藩王。劉邦的自己人中,蕭何的功勞最大,這是無可爭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方”字的筆畫順序,到底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