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善發歷史說

    秦獻公贏師隰(xi第二聲),未繼承君位前又叫公子連,秦國第二十四位君主,在位23年,父親秦靈公,兒子秦孝公,孫子贏駟,也就是有名的秦惠文王,惠文王有一位妾,名叫羋月,對,就是電視劇《羋月傳》中的孫儷飾演的那位秦宣太后羋月。

    回到我們的問答,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進行改革,為後續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最初的時候,公子連父親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也就是公子連的叔祖父悼子篡奪了國君之位是為秦簡公,公子連才十歲,就流亡到了魏國。

    魏國當時是戰國時代前期的超級大國,在各國都還沒稱王的時候就以霸主的姿態稱雄六十餘年,任用了李悝、吳起、西門豹三位法家人物,此時的秦國,被魏國猶如泰山壓頂一般被壓迫的幾近滅國。公子連在魏國流亡二十九年,魏國的強盛極大地刺激了公子連。公子連流亡後,秦國並沒有迎來強盛之路,簡公去世子惠公繼位,惠公去世,子出公繼位,出公年幼,國政被其母把持,主幼國危,出公母親任用外戚,造成了與國內公室貴族的矛盾。這時魏國的君主是魏武候魏擊,也就是魏國第二位國君,一位雄圖大略的君主,決定利用流亡魏國多年的公子連,武裝護送公子連回國奪權,準備幫助公子連回國,建立一個親近魏國的秦國。

    當然這個流亡二十九年在外的公子連,想回國繼承國君之位也是非常困難的,畢竟秦國河西被奪之仇近在咫尺,秦人是不會輕易接受這個“秦奸”的。公子連非常清楚這個狀況,但是如果拒絕魏武候,肯定也沒有好下場。於是公子連拒絕了魏武候的武裝護送,但是接受了魏國的大量金銀,公子連籌劃了一年的時間,利用秦國的國內矛盾,加上秦人對惠公一系的不滿(周威烈王十七年即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在位期間著名的陰晉之戰,魏國吳起以五萬魏軍大敗十倍於己的秦軍,盡佔秦之河西地),秦人熱切希望有雄主重現,帶領秦國走向強盛。於是秦出公二年,公子連和魏武候盟誓後回國,然後在河西被希望迎回公子連的秦國公室貴族立為新君,是為秦獻公。

    秦出公政權立即組織軍隊反撲,但是此時軍隊將領已經被秦獻公收買,對秦出公反戈一擊,出公及母被殺,獻公入都城雍城復奪君位。

    獻公在位二十三年,活了六十二歲,在位期間遷都靠近河西地區的櫟陽,大力發展改革,很快就使得秦國再次強盛起來。

    獻公死後,子孝公繼位,孝公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遷都咸陽,國力大增。一百多年後,秦滅六國。

  • 2 # 地圖帝

    在秦國三十多個國君當中,秦刺龔公的功績是可以排進前十位的。第一大功績是南下漢中,佔據漢中十年。雖然後來漢中得而復失,但這給後來的秦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第二大功績是兵鋒北指,與義渠一場大戰,俘虜義渠王。

    秦刺龔公死後,秦躁公即位。蜀國北伐收復漢中,秦國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攻。接著義渠下山報復,一路攻擊到渭水河畔,關中震動。

    青年秦躁公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在義渠入侵一年後,鬱鬱而終。接著就是秦國曆史上著名的“四代亂政,諸侯卑秦”年代,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秦國宗室內鬥,公子爭位,國力衰弱。

    恰恰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晉國完成三家分晉的蛻變,魏文侯勵精圖治,魏國兵強馬壯,對秦國河西地區虎視眈眈。

    晉國名存實亡,趙魏韓雖然還沒有封侯,卻已有諸侯之實。為了控制臥榻之側的秦國虎狼,晉國最後一任中軍將魏斯,將秦躁公之弟公子封送回秦國,助其即位,是為秦懷公。

    秦懷公在位僅四年,就被庶長鼂率眾攻擊,秦懷公自殺。秦懷公的太子昭子早死,秦人就立昭子之子(秦懷公之孫)公子肅為國君,是為秦靈公。

    秦靈公在位十年去世,魏斯送在晉國當質子的秦悼子回國奪位,是為秦簡公。秦簡公是秦靈公的叔父。為報答魏國,秦簡公將秦靈公年幼的太子公子連送到魏國做人質。

    秦簡公渡過黃河和洛水,信誓旦旦,滿懷憧憬。

    秦簡公是公子連的叔爺爺,實力不俗,而且又有魏國出兵護送,秦簡公將少年太子師隰,也就是公子連,送到魏國與自己交換位置。

    秦簡公運氣不好,正趕上魏國最為強大的時期,他在位期間,秦國被迫撤出河西的爭奪。

    而九歲的公子連,從此過上了當質子的日子。

    秦簡公在位十五年後去世,其子秦仁即位,是為秦惠公。

    秦惠公時期,從蜀國手中重奪漢中。但此時秦國還是被魏國壓制,魏國河西太守吳起,屢屢渡過洛水,甚至渡過涇水來騷擾秦國。

    公元前387年,公子連三十七歲,秦惠公也去世,公子昌即位,是為秦出公。

    魏國自佔據整個河西之後,並沒有越過整個關中去攻擊秦國雍都的計劃。但是魏國佔領楚國的大梁大片區域之後,對中原的領土興致不減,魏國的戰略調整為西部以守為上,東部以攻為主。

    魏國就是在這種形勢下,送公子連歸國,奪取秦出公的政權。

    公元前385年,秦出公即位剛兩年的時候,魏國動用三千兵力,護送公子連回國即位,是為秦獻公。

    秦獻公為四代亂政畫上了句號,一個強大的秦國開始崛起。

  • 3 # 秉燭讀春秋

    秦獻公(前424~前362),嬴姓,名師隰,戰國時期秦國的國君,他是秦靈公之子。

    公元前415年,秦靈公因病去世,當時秦靈公的嫡子師隰(秦獻公)只有10歲,本來應該由他繼位,然而秦靈公的叔叔、也就是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了王位,史稱秦簡公。

    就這樣師隰把王位丟了,為了防止叔祖父斬草除根,師隰倉皇出逃魏國。

    在魏國流亡期間,師隰一直沒放棄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他像一名戰士一樣尋找進攻的機會。

    轉眼29年過去了,曙光終於出現。

    公元前387年,秦國發生了兩件事和一個女人的出現,讓秦獻公發現了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秦獻公馬上回國奪回了王位,師隰成了秦國的國君,史稱秦獻公,這一年他39歲。

    問題來了,秦獻公在魏國流亡29年,他憑藉什麼奪回了王位?

    秦獻公雖然在魏國流亡了29年,但是他的人脈沒丟,尤其和魏國魏文侯關係很鐵。

    其實不是魏文侯心腸多麼好,魏文侯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先把師隰養起來,就像後來的呂不韋供養秦始皇的父親一樣,師隰在魏文侯眼裡屬於期奇貨可居。

    原來魏文侯看到秦國這幾年政權不穩,國君的廢立由朝中大臣所操縱。誰擁立了新王,誰自然有從龍之功,隨後誰就會成為新王的第一權臣,成為操縱新王的人。

    魏文侯心想,如果有一天我擁立師隰為秦國君王,那麼秦國就會被我所操縱,秦國也就成了魏國的小弟。這就是魏文侯厚待師隰的原因,政治人物做每件事都有其目的。

    對於魏國和師隰來說,一旦秦國出現動亂就是機會,師隰回國奪回王位的勝算就大。這也是師隰之所以流亡魏國29年的原因,他在等待這個機會。

    師隰和魏文侯都在密切觀察著秦國,有道是“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公元前400年,秦簡公去世,這次秦國卻沒出現動盪,秦簡公的兒子秦惠公順利繼位。

    師隰很失望。

    轉眼13年過去了,正值盛年的秦惠公突然病逝,此時秦惠公的兒子年僅兩歲,權臣們樂得有一個“兒皇帝”,這樣就可以操控大權,權臣們立秦惠公兩歲的兒子為秦國國君,史稱秦出公。

    大家想一想,兩歲的小孩懂啥呢?兒子不懂沒關係,還有他的母親,就這樣秦出公的母親垂簾聽政,其做法和後來羋月以及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如出一轍。

    這幾個女人共同點都是重用外戚和宦官。

    比如羋月重用他的兄弟穰侯魏冉,趙姬重用呂不韋和嫪毐。所不同的是秦出公的母親沒有羋月和趙姬的手腕和強勢,說白了就是沒那麼大的能力。

    這就引起了秦王室貴族子孫的不滿,因為朝中的大權都被太后的兄弟們所把持。太后為了平息王公貴族的憤怒,就用錢財補貼穩住眾人。

    太后不斷的從國庫裡拿錢,國庫越來越空虛,為了增加收入,勢必加大老百姓的賦稅,秦國上下遠怨聲載道,太后失了民心,秦國動盪不安的局面出現了。

    師隰和魏文侯等的就是這個時刻。

    魏文侯提出要派軍隊幫助師隰回國奪權。此時師隰早已看透了魏文侯的心思,為了防止自己以後被掌控,婉言拒絕了魏文侯,但沒有拒絕魏文侯提供的錢財。

    師隰在一年的時間內,利用魏文侯提供的錢財,派間諜潛入秦國,賄賂朝中的大臣和掌控軍隊的軍官,意思是讓他們到時候做內應幫助自己奪回王位。

    當這些事情辦好以後,一年後,也就是公元前385年,師隰在秦國大臣的擁立下繼位,史稱秦獻公。

    當初師隰要告別魏文侯時道:“十分感謝魏王這29年來的盛情厚待,我繼位後,只要魏王在世,秦國不以魏國為敵”。

    魏文侯聽了這話心中很不舒服,師隰的言外之意就是說,不排除以後和魏國死磕。

    這就是一個政治家的想法,不以個人恩怨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魏文侯和秦獻公都是強勢的君王,兩強相遇能不發生衝突嗎?

    總而言之,秦獻公之所以能回國奪回王位,首先離不開魏文侯的幫助,另外離不開秦國的動盪,加上秦出公的年幼,以及太后的失政,各種因素的疊加,助推了師隰回國奪權的成功。這就應了“天時地利人和”是立身之本那句話。

  • 4 # 澹奕

    過去有句老話,叫“女人當家房屋倒塌”,秦獻公能夠繼位,也是一個女人給了他機會。

    年輕時的秦獻公的確很悲催,他貴為秦靈公的太子,結果被叔祖父搶走君位,因此被迫流落魏國寄人籬下,幾乎什麼都沒有。

    而不久後,把持秦國朝堂的秦出公之母秦小主夫人,把秦國嚯嚯得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秦獻公暗中積蓄實力,憑藉著秦國上下對於秦出公母子的高度不滿,加上他的妥善經營,在秦國諸臣百姓支援下,最終成功回到秦國奪回王位。

    秦獻公名連,即位前被稱作公子連,也叫作嬴師隰,他的父親就是秦靈公肅。

    只不過,秦靈公在秦國史上並沒什麼太大的作為,而他薨後,其叔父嬴悼子憑藉手中實權與威望奪取了君位,也就是秦簡公。

    公子連畢竟是秦獻公的兒子,他害怕被自己的叔祖父秦簡公所害,為以防不測,當時才十歲的他出走魏國尋求庇護,而這一走就是將近三十年時間。

    先秦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彼此之間的人員流動相當自由,就算是公爵王室的子弟也是如此。

    三家分晉之後戰國開始,而早期三晉之首的魏國實力強悍,幾乎雄霸中原,所以對公子連這麼個燙手山芋也沒太猶豫,魏國收容了公子連,秦國也不敢怎麼樣。

    秦簡公雖然是奪位襲爵,但他確實是個非常傑出的君王,至少相較於秦靈公而言。

    在秦簡公執掌秦國期間,秦國上下開始打破規制,紛紛佩戴刀劍,秦國在各方面都有了長期發展進步,不過那時魏國屢屢伐秦,秦國開始修築戰國時期最早的長城。

    秦簡公薨後,其子嬴仁繼位,也就是秦後惠公,秦國由此進入“四代亂政”時期,而秦後惠公時期進攻河西失敗,被魏國打得節節敗退。

    嬴仁薨後,僅留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其王后所生的嬴昌,即後來的秦出公。

    嬴昌繼位的時候只有兩歲,都還沒學會說話,因此朝政由其生母把持,這位生母在史料中並沒有留下姓名,只是被稱作秦小主夫人

    雖然說古代有能耐手腕的女子也不是沒有,可絕大多數情況下,干政的女子都會把國家弄得一團糟,畢竟那時的女子幾乎沒有機會受教育。

    秦小主夫人也是如此,按照先秦時代的規矩,她既然是王后,也必然出身顯貴,可這位秦小主夫人的能力實在不怎麼樣。

    秦小主夫人重用孃家外戚與身邊的內侍,與秦國的嬴氏子孫公室產生了極大衝突。

    由於秦小主夫人的亂來,秦國的賢能之臣紛紛出走他國,或者直接隱退,而秦小主夫人為了籠絡手下之人,大把撒錢,把本就不充盈的秦國府庫弄得幾乎空竭。

    為了維持統治,秦小主夫人大規模增加稅賦,把秦國朝堂內外弄得一團亂,百姓們與貴族朝臣都怨聲載道,秦國的公室、群臣與百姓們都極其反感秦出公母子

    秦國被弄成了如斯地步,作為其死敵的魏國當然很清楚,當時在位的魏武侯想著趁此機會廢掉被秦國上下所厭棄的秦出公母子,扶持一個聽魏國話的秦君。

    既然扶持,自然要找個與魏國關係密切的秦國公子,毫無疑問,公子連就是最佳人選。

    公子連也有很強烈的歸秦之願,畢竟他乃秦靈公子嗣,當年若非他年少力弱,被自己的叔祖父奪位,那秦國的王位自然也是自己的。

    但對於魏武侯的提議,公子連卻拒絕了,表示自己還沒有那個心思,實際上,公子連並不是沒有歸秦繼位之心,而是他看清楚了魏國的盤算。

    公子連怕魏國幫助自己回國繼位之後,從此之後秦國就會被魏國拿捏,受到魏國的制約,而自己終究是秦華人,不願做出損害秦國利益的事情

    但大位始終還是要奪的,公子連拒絕了魏武侯,也同時不斷積蓄自己的力量。

    畢竟也在魏國待了將近三十年,公子連經營的力量也並不弱,加上秦國想要反了秦出公母子的人實在很多,所以幫助公子連的秦華人也很多。

    短短一年光陰,覺得時機成熟了的公子連動身回秦,在辭別魏武侯時,公子連稱若自己成功繼位,那麼他保證魏武侯活著的時候,秦魏決不為敵,這讓魏武侯很不爽。

    公元前385年,公子連歸秦被迎奉為君,秦小主夫人得知後立刻派兵圍剿,然而派去的人早就被安排好,不僅沒去進攻,反而去護送公子連。

    與公子連暗中結盟的左庶長菌改發動宮變,誅殺秦出公母子,大開宮門迎接公子連繼位,也就是秦獻公,這一年,秦獻公已經三十九歲,他闊別母國已經二十九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桂皮、肉桂,是不是屬於同一種東西?有哪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