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摔的識別與判罰 隨著比賽的激烈程度的不斷地升級,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各種騙局也不斷地出現。而其中“假摔”欺騙性和危害性較大,因為,它可以給裁判員的判罰增加困難,它可以欺騙和矇蔽觀眾,甚至嚴重的破壞公平競爭的原則。 如何識別和判斷隊員“假摔”的欺騙行為,是每位裁判員在執法時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功。 “假摔”等欺騙行為,由於是職業性的犯規,動作往往較為逼真,不容易被識破,裁判員在識別其欺騙行為時,應特別注意瞭解其中的規律,掌握其動作的特殊性,就可以不受其欺騙,做出準確的判罰。 一、“假摔”行為的目的: 任何騙局都有它的目的,“假摔”的目的大約有以下幾種: (一)騙取任意球或罰球點球。 (二)騙取裁判員對對方隊員的警告或罰令出場的處分。 (三)欺騙和矇蔽觀眾,博得觀眾的同情,有時還具有煽動性,給裁判員的執法工作增加壓力。 (四)在比賽將要結束時,領先隊的隊員會以“假摔”偽裝受傷,從而達到延誤時間的目的。 掌握了“假摔”行為的目的,在觀察犯規時就要考慮進去,不要讓造假者的目的變為現實。 二、隊員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假摔”行為可能有以下形式: (一)根本未發生接觸: 這種情況較為明顯,如果裁判員跑動、選位好,應不難發現。這大多是進攻隊員在失去很好的射門或傳球機會後,所做出的欺騙動作。 (二)來自對方隊員先前的接觸: 攻方隊員與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後,並未發生跌倒或明顯失去重心的現象,但該隊員在失去很好的射門或傳球機會後,就會佯裝倒地,或者該隊員故意倒在罰球區內。 (三)來自攻方隊員故意與對方的接觸: 攻方隊員得球后,因無很好的射門或傳球機會,而故意的去找對方接觸,企圖造成對方隊員拌摔或衝撞的假象。例如:攻方隊員帶球到罰球區附近(或進入罰球區)後,該隊員即將身體向對方隊員傾斜,待其身體接觸到對方隊員時該隊員即佯裝倒地。 (四)預期到與對方可能發生的接觸,而故意在接觸點上,讓對方隊員接觸: 這種方式是最逼真的佯裝,動作較前幾種更有欺騙性,因為這種情況是在守方隊員有搶截或護球的動作時發生的,裁判員在判罰的識別上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守方隊員剷球時攻方隊員根本不去避讓或雖跳起避讓但將腿下拖故意找對方的腿,造成拌摔的現象。 (五)過度反應和假裝更高處罰程度的犯規: 隊員“假摔”的目的一般不是為了騙取罰球點球或任意球,而是想騙取裁判員對對方隊員的警告或罰令出場的處分。使該隊在人數上取得優勢。 三、“假摔”行為其動作的特殊性: (一)動作有較大的誇張性: 為了騙取裁判員的注意,“假摔”的動作帶有較大的誇張性,該隊員摔倒時可能躍起較高,跌出較遠,有時還會伴有叫喊聲。 (二)動作有較好的保護性: 由於有摔倒的思想準備,動作除了有較大的誇張性外就是具有的保護性。隊員跌倒時不象真正被犯規的動作自然,雖然倒地較為誇張,但卻倒地後有較好的保護動作,如滾翻等。 (三)“假摔”倒地時的動作不自然: 隊員早有倒地的準備,由於沒有接觸或只有輕微地接觸,所以隊員只是為倒地而倒地,隊員摔倒的動作不自然,倒地的方向也通常也不正確。 四、出現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假摔”行為的條件: (一)時間: “假摔”的欺騙行為在比賽的任何時間裡都可能發生,但它也有著一些規律,一般為:久攻不下多於比分拉開時;下半時多於上半時;比賽將要結束多於比賽開始時;負方多於勝方。 (二)地點: “假摔”的欺騙行為在比賽場地的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尤為罰球區和罰球區附近地區為甚,該地區應為“假摔”的多發區域,因為在此區域內的任意球或罰球點球可直接使該隊獲利,裁判員應特別注意觀察該地區的情況。 (三)人物: “假摔”的欺騙行為多發生在個別隊員身上,只要裁判員觀察仔細應不難掌握,其特點是:一般前鋒多於後衛,老運動員多於年輕運動員,這些隊員就是判罰的關鍵人物。 五、對“假摔”的欺騙行為的處罰: (一)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假摔行為應不考慮其犯規位置而執行警告處罰並出示黃牌。 (二)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假摔行為可判由對方在犯規地點(除規則另有規定外)踢間接任意球重新開始比賽。 六、判罰時的注意事項: 隊員的“假摔”等欺騙行為,是一種非體育道德行為,裁判員一定要“狠抓嚴打”。在判罰“假摔”等欺騙行為時,裁判員首先要熟悉和掌握其“假摔”行為的各種欺騙形式,以及隊員的心理狀態,就不難做出公正準確地判罰。 (一)自信心要強: 特別要抓好罰球區內外的關鍵判罰,堅信自己的判斷的正確性,不受外界或隊員的干擾。 (二)判罰要果斷: 是犯規要判罰,是“假摔”一定要抓,並加以紀律制裁,判罰時一定要堅決、果斷。但還要注意掌握“有利”,可在事後處罰犯規隊員。總之,不得讓有欺騙行為的一方獲利。 (三)注意抓好關鍵區域和關鍵人物: 瞭解了“假摔”的欺騙行為的多發區域和關鍵人物,在比賽中就要對多發區域和關鍵人物引起注意,仔細地觀察,要快速地反應。特別是在體力下降、反應遲緩時更要注意集中精力。
假摔的識別與判罰 隨著比賽的激烈程度的不斷地升級,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各種騙局也不斷地出現。而其中“假摔”欺騙性和危害性較大,因為,它可以給裁判員的判罰增加困難,它可以欺騙和矇蔽觀眾,甚至嚴重的破壞公平競爭的原則。 如何識別和判斷隊員“假摔”的欺騙行為,是每位裁判員在執法時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功。 “假摔”等欺騙行為,由於是職業性的犯規,動作往往較為逼真,不容易被識破,裁判員在識別其欺騙行為時,應特別注意瞭解其中的規律,掌握其動作的特殊性,就可以不受其欺騙,做出準確的判罰。 一、“假摔”行為的目的: 任何騙局都有它的目的,“假摔”的目的大約有以下幾種: (一)騙取任意球或罰球點球。 (二)騙取裁判員對對方隊員的警告或罰令出場的處分。 (三)欺騙和矇蔽觀眾,博得觀眾的同情,有時還具有煽動性,給裁判員的執法工作增加壓力。 (四)在比賽將要結束時,領先隊的隊員會以“假摔”偽裝受傷,從而達到延誤時間的目的。 掌握了“假摔”行為的目的,在觀察犯規時就要考慮進去,不要讓造假者的目的變為現實。 二、隊員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假摔”行為可能有以下形式: (一)根本未發生接觸: 這種情況較為明顯,如果裁判員跑動、選位好,應不難發現。這大多是進攻隊員在失去很好的射門或傳球機會後,所做出的欺騙動作。 (二)來自對方隊員先前的接觸: 攻方隊員與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後,並未發生跌倒或明顯失去重心的現象,但該隊員在失去很好的射門或傳球機會後,就會佯裝倒地,或者該隊員故意倒在罰球區內。 (三)來自攻方隊員故意與對方的接觸: 攻方隊員得球后,因無很好的射門或傳球機會,而故意的去找對方接觸,企圖造成對方隊員拌摔或衝撞的假象。例如:攻方隊員帶球到罰球區附近(或進入罰球區)後,該隊員即將身體向對方隊員傾斜,待其身體接觸到對方隊員時該隊員即佯裝倒地。 (四)預期到與對方可能發生的接觸,而故意在接觸點上,讓對方隊員接觸: 這種方式是最逼真的佯裝,動作較前幾種更有欺騙性,因為這種情況是在守方隊員有搶截或護球的動作時發生的,裁判員在判罰的識別上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守方隊員剷球時攻方隊員根本不去避讓或雖跳起避讓但將腿下拖故意找對方的腿,造成拌摔的現象。 (五)過度反應和假裝更高處罰程度的犯規: 隊員“假摔”的目的一般不是為了騙取罰球點球或任意球,而是想騙取裁判員對對方隊員的警告或罰令出場的處分。使該隊在人數上取得優勢。 三、“假摔”行為其動作的特殊性: (一)動作有較大的誇張性: 為了騙取裁判員的注意,“假摔”的動作帶有較大的誇張性,該隊員摔倒時可能躍起較高,跌出較遠,有時還會伴有叫喊聲。 (二)動作有較好的保護性: 由於有摔倒的思想準備,動作除了有較大的誇張性外就是具有的保護性。隊員跌倒時不象真正被犯規的動作自然,雖然倒地較為誇張,但卻倒地後有較好的保護動作,如滾翻等。 (三)“假摔”倒地時的動作不自然: 隊員早有倒地的準備,由於沒有接觸或只有輕微地接觸,所以隊員只是為倒地而倒地,隊員摔倒的動作不自然,倒地的方向也通常也不正確。 四、出現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假摔”行為的條件: (一)時間: “假摔”的欺騙行為在比賽的任何時間裡都可能發生,但它也有著一些規律,一般為:久攻不下多於比分拉開時;下半時多於上半時;比賽將要結束多於比賽開始時;負方多於勝方。 (二)地點: “假摔”的欺騙行為在比賽場地的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尤為罰球區和罰球區附近地區為甚,該地區應為“假摔”的多發區域,因為在此區域內的任意球或罰球點球可直接使該隊獲利,裁判員應特別注意觀察該地區的情況。 (三)人物: “假摔”的欺騙行為多發生在個別隊員身上,只要裁判員觀察仔細應不難掌握,其特點是:一般前鋒多於後衛,老運動員多於年輕運動員,這些隊員就是判罰的關鍵人物。 五、對“假摔”的欺騙行為的處罰: (一)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假摔行為應不考慮其犯規位置而執行警告處罰並出示黃牌。 (二)試圖欺騙裁判員的假摔行為可判由對方在犯規地點(除規則另有規定外)踢間接任意球重新開始比賽。 六、判罰時的注意事項: 隊員的“假摔”等欺騙行為,是一種非體育道德行為,裁判員一定要“狠抓嚴打”。在判罰“假摔”等欺騙行為時,裁判員首先要熟悉和掌握其“假摔”行為的各種欺騙形式,以及隊員的心理狀態,就不難做出公正準確地判罰。 (一)自信心要強: 特別要抓好罰球區內外的關鍵判罰,堅信自己的判斷的正確性,不受外界或隊員的干擾。 (二)判罰要果斷: 是犯規要判罰,是“假摔”一定要抓,並加以紀律制裁,判罰時一定要堅決、果斷。但還要注意掌握“有利”,可在事後處罰犯規隊員。總之,不得讓有欺騙行為的一方獲利。 (三)注意抓好關鍵區域和關鍵人物: 瞭解了“假摔”的欺騙行為的多發區域和關鍵人物,在比賽中就要對多發區域和關鍵人物引起注意,仔細地觀察,要快速地反應。特別是在體力下降、反應遲緩時更要注意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