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57887148605

    半山腰們

    古人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是愛識山的人,我們是為識山而生的人。當然,識山的前提是我們沒上過這個山。識一座山,就是看清這座山,看清這座山,就要走出這座山。於是,能否清晰的感知自己是否走出這座山,就成了識山的關鍵。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你很容易踏上第一個半山腰,卻又不自知,認為自己掌握了山的全貌。但這種桎梏是可以突破的。就像我們回望過去一樣,時間總能證明妄斷的可笑。

    總有識也識不完的山。也總有不知疲倦的識山者。我們不斷的在探索後思考,在探索後總結,渴望找尋此山與彼山之間的共性。以此充實我們的經驗。但由於自身的侷限性,我們識不完所有的山,於是,我們又踏上了第二個更大尺度上的半山腰,這個半山腰可以無限接近山頂,卻永遠無法稱為山頂。

    劉慈欣曾提到過一個耐人深思的故事:有個農場主養了一群雞,農場主每天上午8點,便會給雞提供食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雞群中的先知最終完成了一個偉大的準確無誤的定律:每天上午8點,會有食物降臨。

    有沒有種細思極恐的感覺?反觀我們人類自己,又何嘗不是那隻雞呢,我們大可窮盡畢生精力無限接近第二個山頂,但我們畢竟只是人,我們可以自欺欺人的把人的主觀定為客觀,然後研究所謂客觀世界中的一切,但我們永遠無法達到真正的客觀,我們的存在方式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斷論的範圍,這是更大尺度上的半山腰,但我們永遠無法突破,我們生存在這樣的尺度之下,脫離了該尺度或許我們將無法存在,那我們還有什麼力量站在該尺度之外審視該尺度呢。

    祝人類好運。

    沉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教青春期叛逆孩子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