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柳塢
-
2 # 輕熙瀾川
是《史記》,它總領二十四史,而且語言簡潔易懂,可以直接閱讀原文而不吃力!讀二十四史,前四史的價值最高,史料基本齊全,語言規範,而後面的史書,晉書大多旁徵博引,相隔的時間長。南北二史是同一人所編,但兩本書相互有點矛盾,宋史就是疊羅漢!明史就是流水賬,舊唐書儲存了大量史料,但是文章過於繁瑣,而新唐書正好相反,過於簡潔了!
-
3 # 343TeaStudio
回答問題前!
我先闡明什麼是精彩?
寫歷史也不需要太多的文采。不像寫詩、寫散文,史學家需要剋制感情,避免浮誇。「史記」文學性很強,也引起了很多爭議。
---
正式回答問題!
老實話,前四史最精彩 ,宋史最差「因為是脫脫在元末倉促編的」,元史也一般,因為編的時候很多人名都沒搞清楚。
可能觀者還不清楚二十四史有哪些,我這裡科普一下: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
「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
「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
「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上面已經回答了問題,你可以直接去找書看了,以下是領讀二十四史的精神,方便讀前理清自己讀的目的。不看不影響。
---
需要讀麼?
完全不同的社會架構和人心期許,不同的生產方式組織形式,有必要讀了以證明自己厲害麼?
資訊量暴增的年代,農耕社會的經史子集也不過滄海一粟。
不是因為他古老所以就必然經典,我們就要像傻逼一樣灌輸給自己。
現代學習法則下,記錄下框架即可,具體問題時候很容易補充細節。
生命寶貴哈,無意義的事情少做,這種事情就是自己記錄一輩子然後又沒任何創造的就自己沒命了,有意義麼?
我是小時候看的,現在全忘記了,也不清楚是否對我人生有影響。
回憶起,從大概七八歲上開始吧,前四史還是比較好看的,就是說可讀性強,但如果說研究難度的話,前四史自然是非常大,史學界普遍認為前四史是非常難讀的。
但對我們那個年代的讀書人中有古文學習興趣的而言,十五歲前掃遍前四史非常正常。
呂先生他們終身研究歷史,以後看的時間非常多,再一點點啃,其實厲害的不是讀完,而是讀熟。
嚴耕望先生的小卡片做了一屋子,算是分門別類的摘抄。呂先生是要做通史的人,用功想必也極其恐怖。
再說一個和天賦有關的事,據說唐長孺先生晚年躺在病榻之上,還能背新唐書,全文背誦,那個時候老先生的意識已經比較模糊了,做了一輩子的唐史,還能背,我能說啥。
---
至於看什麼版本。
當然是中華書局綠色的版本,除了史記現在出新版了以外,其他的都只有這個版本,雖然重印無數次,版本是一樣的,六七十年代點校的,連臺灣同胞用的都是這個版本。
現在要重新點校二十四史,按照唯一已經完成的史記來看,價格差不多翻了三倍。
所以,新的書,就買前四史就夠了,而且新的點校本大多是教授掛名,碩士博士再幹實事,質量不一定很高,當然,一定比老的版本好,要是連老的都不如,也沒必要點校了。
---
再說說白話。
我們讀個史記,古文的,以前老師也會推薦好幾種比較權威的註解,而這幾種註解有的時候對於一個東西的解釋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可以這麼說。白話是把一種觀點給你了,但是文言需要自己甄別,而目前很多白話的翻譯都慘不忍睹,看了會誤導人。
而且白話的讀了根本沒那種感覺的,後來讀過文言的史記的一些名篇,總感覺,咦,怎麼感覺不太一樣。而且司馬遷的文筆明顯意氣風發多了,白話的跟開水一樣。
史書在文言堆裡的確是比較明白曉暢的,當然,不同的史書文風不同,但是相對同時代的文章的確是比較好懂的。
我也說了,史書裡面很多專有名詞比較難懂,其他的排除版本問題,加上古人註釋(比如史記就有三家注),大體上都是不難理解的。
如果是做文獻訓詁,當然有難度,但是能讀懂史書是不難的。很多業餘愛好者都可以基本無障礙讀懂史書。
以及,點校版的二十四史,沒聽說過看不懂的。可能有一兩句話難以理解,但是整體而言,史書的理解真的不難的。
所以,二十四史裡,不管精彩精彩與否,史記一定要讀,算是過關遊戲裡的新手村,判斷你是否真的是興趣或是工作需要而去讀,等任務過了,迎接你的才是真正的人生閱歷。
配圖只為了感嘆古人的睿智,自愧不如。
-
4 # 西西弗斯的西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文學價值最高的,尤其是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要看二十四史,當然首推《史記》。
回覆列表
《史記》最精彩。因為《史記》最富有個人感情,文學色彩最濃,再加上作者司馬遷本身文筆極佳,自然更使《史記》讀來文采斐然,千古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