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飛暮卷
-
2 # 良人執戟2
這是相隔千年時間的兩個歷史風雲人物的變法比較,回答題主的問題:“他們的共同點”是:
變革本朝的農民問題。王莽的做法是
以復古為“保養面膜”的王莽,稱帝后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宣告一點,是改良,而非革命。
首先改革之刀砍向土地。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的社會,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國家的稅收主要來自土地。他恢復周朝的“井田制”。
井田制就是土地國有,由國家分配土地。
到漢朝的時候,土地已經開始私有化,政府允許民間買賣土地。於是,漢代出現了許多地主豪強和大姓宗族。看了巜三國演義》的朋友可以從書中讀出所謂宗族大姓的內容。
老百姓自然高興,豪強集團卻拉下了臉。
歷史如果這樣簡單的話,那社會就真的“風輕雲淡”了,可惜精通封建專制下官場文化的玊莽是個大奸似忠的人物。當農民的笑意還掛在臉上,他又出了第二招:“禁止人口買賣”。
這個“馬屎皮面光”的政策坑苦了農民,為什麼?大家知道,每到荒年,或者來年的靑黃不接,為了避免鋨死,只有賣身為奴,求個日圖三餐,混個肚子飽。王莽禁止買賣人口的基礎,應該是農民的生活有國家保㡳,否則,遇到荒年,農民除了攔路搶劫,整點吃的,還有啥子路走呢?王大改革家?
至於王莽很出名的貨幣改革,廢棄五銖錢,卻重拾一、二千年前的金、銀、龜、貝、錢、布幣,這是歷史的大退步,他根本不懂啥子叫貨幣,他只意淫自己彷彿回到周代,自己就是周天子。
王安石的做法是
著名的“青苗法”
簡單介紹這個很平常的名字
它就是國家以儲藏的糧食為成本,毎年分兩季向缺錢的農民發放貨款,收取一定的利息。所貸之款同夏秋兩季應繳納的農業稅一併歸還朝廷。
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好政策,沒有賺農民的錢,甚至可以理解為公益事業。
八卦太極早告之世界,一陰一陽為之道。
有利必有弊,這麼多好處,貪官汙吏會讓毫無地位的小民富裕?貪官汙吏甘心情願把糧食白白的發給你們?想啥子呵。
青苗法受到利益集團的扺制,理由是農民不懂管理,而且見錢眼天,沒有償還貸款能力。
緊接著,“農田水利”法出臺,鼓勵官民開荒,官府弄清楚本轄區土地情況,上報中央。
這些變法基本對農民是有利的,對國力增強可以有強大的財政收入。
守舊集團以司馬光為代表,多次簡訊告訴老王“這樣整是一意孤行呵”。並在簡訊中總結為:“侵官、生事、徵利、拒諫、招致天下怨謗”的罪名。
更由於已經退休的前宰相韓琦向中央上奏摺,認為“靑苗法”實則是害國禍民的邪政。
年輕的神宗此時由於執政經驗不足,錯誤的認為改革應該是各方滿意,於是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間搖擺”,迫於壓力的王安石稱病回到南京賦閒,變法陷入停頓。
回覆列表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但是,由於變法在推行過程中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保馬法和青苗法),而且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強烈反對,在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變法告終。
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託古改制”。具體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覆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雖說改制看起來目的很好,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透過對以上覆法和改制的瞭解,不難看出,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損害了平民百姓的利益,也損害了部分地主和貴族的利益,二者也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走向了失敗。
在當時封建社會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夠調和百姓與貴族之間的利益,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僅僅不能夠對社會帶來好處,還會使得社會動盪。可以說,當時的環境幾乎註定了改革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