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說歷史課

    公元前453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的時代。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並立,互相廝殺,被後人稱為戰國七雄。

    而【合縱】【連橫】這兩種外交軍事戰略,就是在這一期間產生的。合縱即 ”合縱弱以攻一強" ,就是結合眾多弱國以阻止強國對弱國的吞併。而連橫是指 ”事一強以攻眾弱”,就是依附一強國,伴虎吃食,贏取戰略轉機的時間。

    其中由蘇秦、公孫衍為代表的合縱派倡導,針對秦國,共發起過5次大規模的合縱。而秦國,主要以張儀範雎等的連橫策略,來對抗各國的合縱。

    第一次合縱:楚懷王指導的楚、燕、韓、趙、魏五國聯軍攻打秦國,被秦軍擋在函谷關外。後來聯軍內訌被秦軍反攻,第一次合縱慘敗。

    第二次合縱:秦攻楚險勝,秦軍疲。齊、韓、魏組合聯盟軍趁機攻秦,秦不敵,敗後割地賠償,第二次合縱大獲全勝。

    第三次合縱:齊燕趙韓魏五國攻秦,結果秦事先策反魏趙,合縱軍被瓦解。各國攻秦不成轉而攻齊,齊大敗,自此開始了秦一家獨大的局面。

    第四次合縱:秦昭襄王採取范雎“遠交近攻”的策略(連橫的一種),不斷攻打接壤鄰國,而與遠方的國家建立良好關係。雖然如此,各國還是懼怕強秦,公元前247年,魏、趙、韓、楚、燕五國攻秦,終於擊敗秦軍,秦退守函谷關。

    第五次合縱:公元前241年,趙、魏、韓、燕、楚組成五國聯軍攻秦,不敵秦軍,敗於函谷關。10年後秦開始兼併六國,公元前221年,六國滅,秦一統天下。

    戰國的歷史,以合縱敗於連橫而終結。從理論上來講,合縱弱抗一強,是合理的。

    那麼,合縱為何會敗於連橫?這種結果是偶然發生還是歷史必然?

    雖然說秦能崛起成為七國之首,是得益於商鞅變法。而商鞅的出現,確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在秦已經成為七國之首後,倡導連橫的張儀,與合縱六國的蘇秦,公孫衍,在才幹上卻是旗鼓相當。而六國的軍事實力,聯合起來,也遠超秦國,但是合縱最後還是敗了。

    其實這裡面,有一點機率論的原因。那就是合縱成事的機率本來就比連橫成事的機率要低得多。具體分析如下:

    (1)合縱需要多方達成一致,只要一方耍滑頭,聯盟就會瓦解。而連橫是一強對一弱的一對一關係,只要強的一方表示善意,弱的一方也不容易反水。

    (2) 合縱的目的是防止一方獨大,那麼合縱過程中如何保持各方勢均力敵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合縱過程中,勝也好,敗也好,都會打破合縱各國的平衡,造成內部地頭蛇的局面。而這也是合縱各國內訌的主要原因。所以當一個策略的目的,成為瓦解這個策略的一大誘因時,這個策略成功的機率就會大打折扣。

    (3)合縱各方抵擋誘惑的機率也低。當強者一一誘惑合縱各方的時候,各方能同時守住底線是一件很偉大的事。然而即使各方都沒有反水,各方也會猜測他人是不是反水了,畢竟人心隔肚皮。所以強國連橫這一舉措一出,不管事成沒成,引起合縱各方猜忌是很容易

    合縱要想勝出,就要解決合縱本身的問題。首先要保持目標,即使在內部平衡被打破的情況下,都能抱著犧牲自我捍衛目標的心態。

    比如在第三次合縱中,如果各國在不敵秦國的情況下能夠繼續眾志成城保持目標不變,那麼秦未必能得天下。然而結果卻是各國攻秦不成反攻齊,這一舉動,反倒為秦的霸業掃平了障礙。

    其次要盡力維護合縱各方的平衡,合縱國中較強的幫助較弱的,消除猜忌。這一點很不容易辦到,它需要合縱各國有相似的文化,社會環境及未來規劃。

    總結戰國曆史,合縱敗於連橫,似乎是命中註定。合縱本身就很難,所以若一強並非暴秦,連橫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 2 # 一壺濁酒飲盡世間浮華

    正好最近在看大秦帝國之縱橫,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六國合縱抗秦失敗,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各國多有謀劃,心思各異。其實六國在秦惠文王時期就被魏國主張合縱抗秦的公孫衍聯合在一起攻打過秦國,但是各國素有積怨,表裡不一,心裡都打著自己的的小算盤,考慮的都是自身的利益,各國君主各有打算,實際出兵的只有韓、趙、魏三國。最終被秦國擊敗,齊國等國落井下石,合縱之勢正式告破。

    二、地理位置優越、國力充沛。秦國推行新政商鞅變法,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商鞅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日益強盛,秦國當時國土面積位於諸國前二,北連弱趙,東接魏韓,南挨大楚,且坐擁天險函谷關,出可東進、退能死守。諸國別無他法,只能從函谷關入秦。

    三、君王禮士賢明、善於用人。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變法,富民強國,為秦國打下了堅實基礎。秦惠文王當政期間重用賢才,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秦昭襄王親政之後施行遠交近攻策略,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結束周朝統治,奠定了秦國統一戰爭勝利基礎。反觀其餘諸國,君主大多無法勝過秦國。

    關於諸國合縱抗秦難勝秦我就說這三個原因,這也是歷史的必然走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判斷一個物質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