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減隔震一體化設計安裝
-
2 # 億誠管理
裝配式建築造價為什麼高?
高在哪裡?
總結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設計原因
由於施工圖設計與裝配式施工工藝結合不夠緊密,從而加大了生產和施工成本;裝配式建築結構形式多為裝配式剪力牆結構,而該結構的混凝土比傳統的混凝土中鋼筋含量相對較大,因此加大了工程成本;統一的標準化戶型設計模組尚未形成,導致工廠的構件生產模具只能在某個專案中使用,因而加大了模具費用,間接導致構件成本增加。
2、施工原因
目前,裝配式建築產業化工人較少且培訓成本高、人員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從而導致工期延長;裝配式建築須通過後澆混凝土將預製構件連線成整體,而後澆混凝土均為零星的鋼筋和混凝土,相對的人工費單價要比傳統結構高出近50%;裝配式建築使用的塔吊較傳統吊裝裝置能效高,導致機械費過大。
3、構件費用高
參照合肥地區今年的價格,構件費用提高了近一倍左右。
4、結構要求高
裝配式建築施工道路較傳統結構要求高,並需大量的存放架,導致現場經費大。
面對這種情況,
如何實現降本增效?
建議如下:
1、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
裝配式建築領域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可有力地提高設計施工一體化水平,促進設計施工深度融合及行業技術進步,可有力降低建造成本。
2、建立自有產業工人隊伍
自有產業工人隊伍有利於施工隊伍穩定,提高裝配式構件生產和現場安裝質量,從組織上保證生產和施工質量、安全,加快進度、降低成本。
3、加強技術創新,改進生產和施工工藝
要不斷加強脫模工藝改進、翻板機改造、可調式外掛架研製、剪刀板封漿工藝研究、樓梯軌道式脫模模具研製、PCF和PB板整體存放架研製、預養窯光熱養護研究等,最佳化構件標識、運輸、堆放安排,方便裝卸吊裝,提升現場吊裝效率,在各個環節上不斷最佳化、降低成本。
4、深化BIM和資訊化技術應用
利用BIM技術可以串聯起裝配式建築設計、生產、施工、裝修和管理的全過程,服務於設計、建設、運維、拆除的全生命週期;資訊化可描述各種系統要素,實現資訊化協同設計、視覺化裝配,工程量資訊的互動和節點連線模擬及檢驗等全新運用,整合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的資訊化整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建造成本。
裝配式建築是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向,對大力推進現代建築產業化發展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但想要快速健康的發展,就必須透過採取解決頂層設計標準技術、完善行業體系建設、加強行業人才培養、提高裝配式建築社會認知度和認同度等手段,逐步縮小裝配式建築與傳統建築的造價差。讓市場主動接受和推動裝配式建築才是建築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回覆列表
支撐裝配式建築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智慧抗震建築結構,地震或颶風時,建築物主動下滑(隔震)上控(減震)整體平動(避震)。防止建築物被動切割、搖擺晃動與整體傾覆。
智慧抗震技術與傳統抗震技術最大的區別:由被動抗震轉變為主動避震。建築材料等同而建造技術不同。
地震的可怕之處在於防不勝防,人工智慧在房屋建造中的應用不可忽視!
傳統抗震與智慧抗震完全不同。傳統抗震技術其實是單純的被動的直接的硬性的結構對抗技術;智慧抗震技術其實是複雜的主動的間接的柔性的結構避讓技術。
近日,地球出了點毛病兒,大小地震連續不斷。地震資訊刷屏了整個網路。地震專家因無法準確預測預報地震,受到了廣大網友們的無情指責。抗震專家因與自然規律相搏,利用被動對抗技術,使建築物震後一片狼藉,受到了廣大網友們的廣泛質疑。中國著名防震專家、智慧抗震技術發明人、德新防震技術公司總經理張德新根據順其自然規律,研製開發主動避震技術,使建築物震後毫髮無損,受到了廣大網友們的點贊與支援!
關於地震、地震災害及防震減災的科學分析:
地震,其實是地球運動能量的釋放過程。
地震災害,其實是地球表面建築物的工程災害。
防震減災,其實是應對地震災害的技術活兒。
地震颶風災害的破壞程度,其實是建設科技與自然力量抗衡的結果事實。
堅持走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之路。轉變防震減災思路,增進減震(工程)防災決心。我堅信,建設科技力量雖然無法征服大自然的力量,但可以順應自然,實現建築工程的科學避震,確保建築安全與人類安全。地震是地球運動釋放能量的一種自然現象,地震本身對人類生命沒有直接威脅。對人類生命構成直接威脅的是建築物的倒塌。
智慧抗震建築,德新防震建造。減隔震一體化建造方案,防抗救相結合建築理念。
幾張圖,讓你快速瞭解智慧抗震技術
智慧抗震技術=滑移隔震技術+耗能減震技術+柔性抗震技術
小震處於柔性抗震狀態;中震處於耗能減震狀態;大震處於滑移隔震狀態;特大震處於智慧抗震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