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蘭
-
2 # 東昌芙蕖
在張愛玲的家庭環境裡,沒有培養出仁愛和無私的能力。沒有學會感悟家人的親情和天倫之樂。張愛玲只鑽研愛情,結果被愛情連累。死於愛情。如果她有天倫之樂的情商。她不會和弟弟斷絕關係,她不會打掉和賴雅的孩子。
-
3 # 有書共讀
中秋佳節,是我們閤家團圓的日子。張愛玲的房東卻在那天發現,她已於幾天前就離世了。那一天是1995年9月8日。
張愛玲就這麼孤獨蒼涼地客死他鄉,結束了她在美國洛杉磯長達22年之久,沒有親人、朋友陪伴的孤寂、自傲、冷漠的一生,終年75歲。
她在遺囑中,將一部分遺產留給她的朋友宋淇夫婦,剩下的全部用作自己的作品出版與翻譯工作。
而她世上唯一的親人——弟弟張子靜,竟然一毛錢也沒得到,這是為什麼呢?
一、父母感情不和,自己婚姻不幸,造就了張愛玲冷漠的人性。
父母感情不和,就像傳染病似的,多半會影響到他們的子女。
這樣的例子,經常聽到、看到。
張愛玲在父母的爭吵、分居、離婚中長大,在最好的年華里,遇到了自己鍾愛的胡蘭成。但張愛玲對胡蘭成低到塵埃裡的愛情,卻好景不長,心中的白馬王子另覓新歡,將她推到了婚姻的死亡線上。
她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與這個汪偽政府的要員胡蘭成在亂世中相識、相知、相戀,不久卻分道揚鑣。這短暫的一段愛情生活,給張愛玲以後的人生染上了灰暗的色彩。
大好的年華,遭遇了婚姻的不幸後,愈加變得孤寂、冷漠,她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人來往,弟弟找不到她,她也當沒有這個弟弟存在。
二、與弟弟聚少離多,沒有感情,加之弟弟頑劣,令張愛玲失望。
自古以來,姐姐是很疼愛弟弟的,不僅在日常生活上給予照顧,物質上也是盡力而為地幫助弟弟。可是,張愛玲對弟弟卻是個例外。
雖然家世顯赫,但父母的不幸婚姻,讓他們生活在沒有溫暖、歡樂的家庭,母親過早地出走、離異,以及自私,造成她與弟弟聚少離多,感情淡薄。
影響了姐弟的童年生活和今後的性格養成。
還有,家族上下重男輕女,讓張愛玲討厭弟弟、嫉恨弟弟的存在。
又因姐弟倆接受的教育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姐姐優秀,弟弟卻頑劣,不招人待見,姐弟之間越走越遠,沒有了常人應有的骨肉親情,感情方面自不必說。
弟弟說,“每次都是他找姐姐,然而十次就有八次見不著”。張愛玲搬家也沒有告訴弟弟,從此一別就是幾十年,再無相見。
1988年,弟弟好容易打聽到姐姐的訊息,並寫信尋求經濟上的幫助時,得到的回覆是“她也沒有能力幫他”。
她真得是沒有能力,還是吝嗇呢?都不是。
她不願為他付出一絲一毫。因為張愛玲都能和養育她的生母斷絕來往,何況是弟弟呢?
張愛玲反而和她的姑媽關係好,並且資助過。
和胡蘭成分手後,還在經濟上資助過這個傷害她的人,而且還出手大方,說明她不是鐵石心腸之人。
三、希望自己的作品得以傳播,要留下出版作品的費用。
張愛玲在文學方面取得了成就,被世人稱為才女。
她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小說、散文、電影劇本、文學論著以及信件等,也留下了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屬於不菲的物質遺產。
她性格孤寂,不愛言語,也不善與人交往。
生前的好友只有宋淇夫婦,她在他們家住過,而且她的所有文稿,皆由他倆負責與出版社聯絡。有點像當今的經紀人。
她把畢生的精力放在了她的文學事業上,漸漸地與親朋之間產生了疏離感,表現得沒有人情味,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她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她要把她的作品推向世界各地,讓更多的人讀到她的作品,與她進行心靈上的對話與交流。
所以,除了宋淇夫婦得到了部分遺產外,她把剩餘的財產委託宋琪夫婦,將其全部用於作品的出版與翻譯,用這筆錢,請最好的、有影響力的翻譯,將她的作品變成更多國家的語言文字,從而擁有更多的讀者。
她認為這樣安排她的遺產,才最有意義、最能體現它的價值。至於弟弟,隻字不提。
總之,張愛玲不給唯一的弟弟留遺產,與她的原生家庭有關。
從小親情淡薄、聚少離多,弟弟劣跡種種,令人厭惡,這是不給弟弟留遺產的一個原因。
張愛玲婚姻的不幸,對她來說是個重創,讓她越發變得孤寂、冷漠,沒有人情味。
她熱愛文學,文學能讓她自傲,能讓她傾其所有,把她的心、她的情,融化在各個角色當中,得到生命的延續。
所以,張愛玲留遺產時,根本不考慮唯一的弟弟。看似絕情,事實卻是如此。
回覆列表
張愛玲從小生世坎坷,沒有得到母愛,看盡人世繁華,落寞,冷酷。在一種比較畸形的環境里長大。張寄予厚望的母親也很自私,對張愛玲姐弟很無情。
張愛玲本性也比較冷酷,看她的作品,會覺得她太聰明瞭,把人生看穿了,對人對事不留情面,比較少悲憫之心。
對弟弟冷酷無情,對他人,對自己,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