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為豫才,原祖籍河南,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1918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魯迅是文學家兼思想家,他的作品以深刻見長,三言兩語就刻畫出人物的隱秘的心理和靈魂,小說不必說了,即如雜文也是如此,如《拿來主義》中大宅子的比喻就很絕妙。 他的核心思想是“立人”,以改造國民性為己任,批判國民的劣根性,因此,他又被稱為“民族魂”。 下面介紹《孤獨者》的內容 小說的敘述從“送殮”始:魏連殳一直跟他的祖母生活在一起,這個祖母其實不是他親祖母,是他的父親的繼母。後來祖母死了,他從城裡趕來奔喪。他是有名的洋學堂裡出來的異端人物,所以村裡的人都很緊張:他來了,能否按照我們的傳統規矩辦事呢?於是提出三個條件:必須穿孝服,必須跪拜,必須請和尚道士。魏連殳來了,大家沒想到,他毫不猶豫地很爽氣地答應了,而且他裝殮祖母的時候,非常地耐心,這些都出乎人們意料之外。但更奇怪的是,當一切都正常進行,許多女人又哭又拜,他作為孝子卻一聲沒響,大家都在哭,他不哭,這就引起了“驚異和不滿”,等到大家哭完了,要走散了,魏連殳卻失聲痛哭。“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裡夾雜著憤怒和悲哀。”以後,魏連殳找到了杜師長,一個有權有勢的人,他做了杜師長的顧問,這樣他就有權有勢了,然後他以以毒攻毒的方式來報仇: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力,給壓迫者以壓迫,給侮辱者以侮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於是昔日的敵人紛紛向自己磕頭打拱,於是面臨著“新的賓客,新的饋贈,新的頌揚”,我一個復仇之神踐踏著所有的敵人,我勝利了,但是我已經真的失敗了。因為“我已經躬行我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了”,我是以背叛我自己和愛我者為代價來取得對敵人的勝利。也就是說,他的復仇就不能不以自我精神的扭曲和毀滅作為代價,並且最後必然導致生命的死亡。最後“我”趕去為魏連殳送終。“死亡的輪迴”的沉重陰影籠罩小說人物的命運。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為豫才,原祖籍河南,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1918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魯迅是文學家兼思想家,他的作品以深刻見長,三言兩語就刻畫出人物的隱秘的心理和靈魂,小說不必說了,即如雜文也是如此,如《拿來主義》中大宅子的比喻就很絕妙。 他的核心思想是“立人”,以改造國民性為己任,批判國民的劣根性,因此,他又被稱為“民族魂”。 下面介紹《孤獨者》的內容 小說的敘述從“送殮”始:魏連殳一直跟他的祖母生活在一起,這個祖母其實不是他親祖母,是他的父親的繼母。後來祖母死了,他從城裡趕來奔喪。他是有名的洋學堂裡出來的異端人物,所以村裡的人都很緊張:他來了,能否按照我們的傳統規矩辦事呢?於是提出三個條件:必須穿孝服,必須跪拜,必須請和尚道士。魏連殳來了,大家沒想到,他毫不猶豫地很爽氣地答應了,而且他裝殮祖母的時候,非常地耐心,這些都出乎人們意料之外。但更奇怪的是,當一切都正常進行,許多女人又哭又拜,他作為孝子卻一聲沒響,大家都在哭,他不哭,這就引起了“驚異和不滿”,等到大家哭完了,要走散了,魏連殳卻失聲痛哭。“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裡夾雜著憤怒和悲哀。”以後,魏連殳找到了杜師長,一個有權有勢的人,他做了杜師長的顧問,這樣他就有權有勢了,然後他以以毒攻毒的方式來報仇: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力,給壓迫者以壓迫,給侮辱者以侮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於是昔日的敵人紛紛向自己磕頭打拱,於是面臨著“新的賓客,新的饋贈,新的頌揚”,我一個復仇之神踐踏著所有的敵人,我勝利了,但是我已經真的失敗了。因為“我已經躬行我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了”,我是以背叛我自己和愛我者為代價來取得對敵人的勝利。也就是說,他的復仇就不能不以自我精神的扭曲和毀滅作為代價,並且最後必然導致生命的死亡。最後“我”趕去為魏連殳送終。“死亡的輪迴”的沉重陰影籠罩小說人物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