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妮讀財經
-
2 # 雪狐財經
上證指數一般是指“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又稱“滬指”,上證指數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數定為100點。1991年7月15日正式釋出,是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上證指數為實時逐筆計算,即每有一筆新的成交,就重新計算一次指數,若當日沒有成交則為前日收盤價計算,若當日有成交則以最新成交價計算。
上證指數計算公式:報告期指數=(報告期取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取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當市價總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維持指數的連續性,公式:修正前取樣股的市價總值/原除數=修正後取樣的市價總值/修正後的除數。
需要進行指數修正的情況有:新股上市,股票除牌,還有股本數量變動如送股配股,減資等。分紅派息等不作修正。
新股上市第二天才計入指數,修正計算方法:當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當日的市價總值+新股的發行股數×當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股票除權在除權交易日開盤前進行修正指數修正,修正計算方法:前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前日的市價總值+除權股票的發行股數×(除權報價-前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撤權:在含轉配的股票除權基準日,在指數的樣本股票中將該股票剔除。
復權:在撤權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起,再納入指數的計算範圍。
-
3 # 每日股市必讀
上證指數——全稱為上海證券交易所指數,也叫上證綜指。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依據在該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價格編制而成。於1991年7月15日正式公佈,其程式碼為1A0001(A前面也為數字1)。
演算法:以正式開業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以當時市場全部8種股票為樣本,並以股票發行量為權數進行編制,計算公式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市價總值/基期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就是當日所有股票的收盤價與發行量乘積之和(基期實際上只有8種股票)。
以後如果遇到上市股票增資或新增(剔除)時,則必須對基期市價總值進行修正,修正公式為:
新基準市價總值=修正前基準市價總值×(修正前市價總值+市價總值變動額)/修正前市價總值。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市價總值/新基準市價總值×100
從上證指數的演算法可以知道,該指數是採用了加權平均,權數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所以總股本較大的股票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就大,由於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兩部分,其中流通股本與總股本並不一致,這樣,上證指數就常常成為機構大戶造勢的工具,使得上證指數的走勢與大部分股票的漲跌情況並不吻合。這就是平常所說的指數“失真”的問題。
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1、報告期指數=(報告期取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取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2、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比如:某日收盤總市值為5000億,指數為1000點,那麼當日基準值就是5000億/1000=5億。第二天某新股計入指數,其前一天收盤市值為500億,那麼總市值變成5500億。而指數不應出現跳躍,仍然要是1000點,所以相應的基準值就要調整為5500億/1000=5.5億。
最初的基準值是制定上證指數那天定的。此後,有新股上市/增發/退市等影響總市值事件出現時,就調整基準值以保證指數連續。但分紅除息的影響是沒考慮的。所以有股票分紅時,會看到上證指數在開盤前有微小的下跌。
-
4 # 大貓財經
上證指數的全稱叫做“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應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全部上市股票價格變動情況,初始日期是1991.7.15,但是計算日期是1990.12.19,按照這一天作為基日指數,共計算做100點。
後來出了一個新上證綜指,按照2005年12.30做基點來算的,以那天的所有樣本股票總市值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
不過我們口中的上證指數應該是前面那個,計算的資料還是總市值,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上證B股指數時用美元計算價格。
遇到除息除權的成分股,處理方式還不一樣,除息的成分股指數不修正,就讓她自己回落。
而如果有公司除權,那麼除權基準日修正指數。
如果有匯率變動麼就看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算。
停牌期間按照正常交易最後結束前的成交價算。
回覆列表
上證指數的樣本是上交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從總體上反映了上證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
計算方法:上證綜合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基期為100點。以全部上市股票為樣本,以股票發行量為權數,按照加權平均法計算的。但是遇到新股上市、退市或上市公司政治擴股時,須作相應調整。新股上市需滿一個月才可進入上證指數。
計算公式: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總市值/基期總市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