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弈海飄流

    蘇聯在斯大林領導下,在二戰前就完成了工業化。二戰爆發後,蘇聯的工業大多搬到烏拉爾山以東,沒有受到嚴重破壞。這是其一,其二,蘇軍裝備在設計製造上就以簡單實用為主,這樣就易於維護和大量生產。所以,雖然德軍消耗了蘇軍大量裝備,但是蘇軍各種裝備像飛機,坦克和各種輕重武器仍能源源不斷地裝備部隊。

  • 2 # 設計經濟學原理研究

    戰爭嘛,打的其實是後勤保障。全民動員只有,工業生產能力全力開動,拖拉機廠產坦克,蘇聯不是很注重質量。而且縱深寬,難以騷擾到

    美國也援助了大量的物資,包括半成品的坦克底盤、飛機、槍炮彈藥等;

    德國就不一樣了,工業基地連續被轟炸,而且東西精度要求還高,單位生產時間遠遠大於蘇聯。

  • 3 # 使用者52330716608

    謝邀,二戰前期時,蘇聯是歐洲的第一工業強國,地位僅次於美國,工業產值佔據世界工業生產的17.6%,各項工業指標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的。1940年,蘇聯發電量485億度,鋼產量1832萬噸,煤炭1.5億噸,是一等一的工業強國。 二戰中,蘇聯生產了1200多萬支步槍、自動步槍以及輕重機槍,83.4萬門火炮,10.8萬輛坦克、自行火炮,15.8萬架飛機, 170餘萬輛汽車,很多都是在工廠中生產出來就開到了戰場上,雖然蘇聯武器消耗的損失巨大,但蘇聯強大的工業彌補了戰場上的損失消耗。

  • 4 # 腳踏一枝梅

    因為開戰前,蘇聯的工業實力就很強,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開戰後,斯大林將軍火工業大部份轉移到安全地帶,加之美國大力援助蘇聯大批軍火裝備,故蘇聯在戰時的軍火裝備要高於德國,這是蘇軍打敗德軍的物質基礎。

  • 5 # 每日點兵

    主要是由三方面的原因

    1、蘇聯左右逢源,德國腹背受敵

    其實蘇聯的工業水平相對於德國來說還是有點低的。舉個例子,蘇聯戰時拿到了美國給的斯蒂龐克卡車,一種30年代末的車型,然後一直用到60年代還是絕對主力,到70年代產量也很大,這車也就是中國的解放車的原版,還是用的汽油機,效能很坑。

    而德國卻腹背受敵,白天美國轟炸工業區,晚上美國炸你廠房,再加上德國武器以複雜,精密為主,能這樣子已經很不錯了。

    2、雙方進入戰時經濟的時間不同

    蘇德戰爭爆發後後,蘇聯迅速進入戰時經濟,一切為了前線,蘇聯工業高速運轉,生產的武器說不上效能先進,但卻數量足夠,事實上,以蘇聯工業的特點,要求其生產德國那樣的精良武器,幾乎是不可能的,蘇聯工業始終擺脫不了粗獷的特點,這與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本質區別有關。相比之下,德國很晚才轉入戰時經濟,當蘇聯女工奮鬥在重工業生產線上的時候,德國婦女依然在做家庭主婦,上百萬家庭保姆依然存在,同時,德國工業部門雖然不再實行八小時工作制,但延長的時間也有限,像蘇聯工業部門那樣,人停機器不停,工人就在轟鳴的機床旁邊睡覺的情況,德國工業部門幾乎不會出現。

    3、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問題

    蘇聯由於是被動挨打的,所以蘇聯國民都擁有非常高的愛國熱情。蘇聯的工人可以連續12個小時不停歇的生產武器,目的就是讓法西斯侵略者付出血的代價,而德國由於在佔領區徵用大量的“免費勞動力”,導致工人的生產積極性不高。

  • 6 # 金雨春暉636358121

    蘇聯的武器裝備製造業那時其實也不遜於別國,但是德國納粹的製造業也一直領先於任何一個國家,至今如此,就像現在的汽車製造業一直領先於世界多國,但是德國的石油資源遠遠比不上蘇聯。話又說回來二戰侵略都是一種掠奪他國的資源,如土地、礦產,石油和文化。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

  • 7 # 貓爪鋒利

    數量上其實差距沒有所謂的那麼大,主要原因是,戰爭前期,德國沒有充分動員,而蘇聯則馬力全開,全速生產,以總體戰狀態對非總體戰狀態,數量差距不具有可比性。戰爭中後期,德國東線南線相繼打崩,才完成蘇聯剛開戰後便實行的總動員,而此時德國三線作戰,歷經盟軍的戰略轟炸,綜合國力,戰爭潛力都被極大壓縮,而蘇聯有英美的物資援助,面對已被打殘的德國,比生產數量,自是更勝一籌

  • 8 # 天外村藥房

    蘇聯各項武器的數量遠遠超過納粹德國,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首先,蘇聯在戰前原本就是世界第二工業強國,歐洲第一工業強國,底子實際上是比納粹德國要厚的。納粹德國佔領了歐洲大部分國家,但這些被佔領的國家多數本身工業不夠發達,就算有部分發達的比如法國、捷克等,但佔領後的,你知道效果總是不如自己原裝的。

    其次,到戰爭中後期,蘇聯得到了美國的援助,既包括直接援助武器,也包括援助資金和資源。而德國在戰爭中後期,資源都消耗於戰爭中,甚至本土還遭到盟軍轟炸,此消彼長,差距進一步加大。

    其三,從人力資源上,蘇聯人口是多於德國的。雖然德國佔領了許多國家,蘇聯丟失了許多地盤,一度造成人口逆轉,但蘇聯果斷地動用婦女參加生產,而德國方面則堅持婦女做家務的傳統,在人力方面也不如蘇聯。

    最後,在武器生產方面,德華人秉持的是精良主義,就是單臺造價貴,效能好,而蘇聯則是採取數量主義,即單個性能未必最強,但數量多,價效比高。最終,是T34坦克的海洋淹沒了德華人的虎式坦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們,相親後如何拒絕對方,是當面說,還是聯絡幾天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