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帥小西De
-
2 # 我愛蛋炒飯95
摘自導師評價網上的一段話:
學生的水平應該強過老師,這是一個準則,否則一代不如一代了。強的導師遇到弱的學生,學生可以沾點光;弱的導師遇到強的學生,導師可以沾點光。弱的導師遇到弱的學生,死光光;強的導師遇到強的學生,正常現象。
一般情況下,強的學生不會抱怨導師強弱,因為他可以自己折騰,弱的學生會去抱怨強的導師,強的導師會抱怨弱的學生,弱的導師不會抱怨弱的學生,大家好混。
目前國內高校教師數量趨於飽和狀態,985名校研究生導師自然是有一番較高水準,都要有海外留學經歷和高水平期刊文獻發表,學術水平上還是可以的,此外就看導師對學生的教育理念了。研究生選導師基本上是學術能力和師德品行相結合,當然選到業界大佬,極有可能會是他的博士生帶著你,有的老師對學生嚴格要求以至於給學生印象不佳,更有甚者重心放在行政上,而非學術。
其實,不管怎樣,一切還是靠自己。
-
3 # 新知新青年
感謝邀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211/985高校研究生的導師普遍水平是高於普通高校的,因此要成為這些大學的老師在學歷上要求是博士,有海外留學經歷,還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之所以很多人說導師很水,我覺得有些水平不咋樣的渾水摸魚混進來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導師的心思不在學術上,也不大管學生。
大學導師分為多種型別根據自身求學經驗,以及與各地各專業的同學交流下來,發現有幾種導師:一種是以學術研究為己任,一心投身與科研和教育,也會嚴格要求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毫無疑問,這種老師最少;一種老師很會做研究,科研成果也很多,但是不怎麼管學生,就是社會職責的“只重科研不重教育”。
說完科研的,來說賺錢的。一種老師不滿足於學校的固定薪酬,各種到夜大或者機構裡面上課賺外快,自然不會管學生;一種老師賺錢的方式是接外面的專案,然後將自己的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利用,學生看似能夠得到實踐的機會,實則荒廢時光;還有老師乾脆就在外面開公司,讓自己的學生到自己公司上班,賺大把鈔票(理工科和廣告專業的很多)。
最後,還有一種老師,就是前面講到的渾水摸魚那種,本身學術水平不咋的,即使想教學生也心有餘而力不足,一上課就是讓學生自己講PPT,所以只好混個職位當一當,增加點收入。
研究生更多是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說句實話,中國大學的老師待遇在世界來看是偏低的,一個大學的普通老師的工資可能就是一個學生畢業三年後的水平,而且漲得很慢,要解決各種貸款和家庭開支,專心做學術恐怕養不活。
所以作為學生,應該有自己的規劃,如果導師靠譜,那就跟著導師好好做學術,做研究;導師忙於自己的發展的話,學生就應該謀劃自己的發展道路,可以參與其他老師或者師兄師姐的專案,可以自己讀書寫論文,也可以自己到校外實習積累經驗或者創業,總之一切都靠自己。能夠成才的學生,都不是靠著導師扶持起來的。
回覆列表
題外話
在回答之前,需要更新下,17年教育部發布了雙一流高校和學科,之前的985、211已經走下歷史舞臺。
結合題主的問題,我就講一講雙一流大學或者學科的研究生導師水平如何?
我的答案是:整體水平不錯,呈現年輕化、上升趨勢。
為什麼這樣說呢?雙一流高校的研究生導師,一般是副教授或者教授。能夠進入雙一流高校入職,代表自己博士、博士後期間的學術水平不低,起碼也是同批次同學中較為優秀的。比如當前院校引進老師,明確要求2-3篇中科院一區文章等條件。
16年,教育對於高校老師考核評價也進行了多次改革調整,在當前的考核評價中能成為教授副教授的肯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學術壓力的促進雙一流高校針對研究生導師的科研成果、專案經費等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且和研究生、博士生招生繫結,有效促進提升了研究生導師的水平和能力。比如,要求年進賬專案經費50W,給予3個招生指標等。所以,能夠獲得招生指標的導師,有足夠的學識和經費指導支撐你的研究生實驗和畢業。
高水平人才的引進和迴流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大量在國外留學或者國外學者被吸引回國或者來中國來工作,有效提升了中國院校的學術科研能力。從06年開始,教育部發布多項政策鼓勵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給予了大量的便利和優惠政策。
寄語一個國家的科研能力強大與否,與經濟的發展分不開,祝願我們的更加繁榮昌盛。最後,雙一流高校的導師也許層次不齊,但是整體上能力不錯,值得許多研究生、博士生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