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藥物依賴與戒毒資訊
-
2 # 磨影鬥士
胃癌的高危人群有1.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幽門螺旋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 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家族史 5.存在患癌的其它高危因素(高鹽、 醃製飲食, 吸菸、 重度飲酒等)。胃癌的併發症主要有胃穿孔、發熱、胃出血、感染、癌性疼痛等。
-
3 # 小克大夫
胃癌是消化系統的常見惡性腫瘤,以胃腺癌多見,50-70歲的男性發生的較多。按地域分佈來說,胃癌的發生北方比南方多,農村比城市多,也就是說經濟、文化落後地區比發達地區多,所以被人們叫做“窮癌”。因為胃是人體貯存消化食物的器官,所以說胃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及飲食結構有密切的關係,如常吃醃製、燻烤、油炸、高鹽食物及黴變食物的人是胃癌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有胃癌家族史或長期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淋巴瘤的人合併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或EB病毒感染,也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另外,胃大部分切除術後的殘胃炎患者10—15年內容易發生胃癌。胃癌發生後容易引起進行性貧血、嘔血、黒糞或難治性大出血等併發症;胃癌發生在幽門或賁門的患者由於梗阻形成,會出現進食困難、嘔吐、腹脹及營養不良等症狀;還有幽門前區的潰瘍性胃癌容易發生胃穿孔的併發症。
對於胃癌的治療,只要早期發現並進行手術根治,當前來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說發生以下情況之一,就應該警惕發生胃癌的可能,及時進行胃鏡等相關檢查,以便能早期發現胃癌進行有效治療:
1.年齡超過40歲,出現反覆發作的中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貧血、嘔血或黑糞症狀的人應該及時進行胃鏡檢查,瞭解有無胃癌的發生。
2.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型性增生的人要根據病情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3.良性的胃潰瘍經過正規的藥物治療2個月,沒有明顯效果或症狀緩解後又反覆時要考慮潰瘍癌變的可能。
4.胃大部分切除手術後10年以上的人出現以上症狀或頸部、腋窩、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時要高度懷疑胃癌發生的可能。
-
4 # 乳腺男醫生駱成玉
胃癌在中國的發病率非常高,所以大眾對於這種疾病並不陌生。由於胃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導致一旦發現大多數都已經是晚期並且出現全身轉移情況,這給胃癌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
那麼胃癌有哪些危險因素,又有哪些症狀呢?
2、大多數胃癌的原因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3、隱約的腹部不適、體重下降以及乏力是胃癌的典型症狀。
4、最好的診斷方法是內窺鏡也就是胃鏡。
5、胃癌生存率較低,一旦發現可能已經轉移。
6、手術可消除腫瘤或減輕症狀。
胃癌其實是可以做到早篩查、早發現的,而早篩查的關鍵就是胃鏡檢查,但是由於胃鏡檢查痛苦大,所以導致大眾對於檢查有排斥心理,也就導致了胃鏡早期篩查的普及度非常低。
二、胃癌有哪些病因和危險因素?胃腺癌常發於胃壁炎性部位,但越來越多的症狀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多數胃癌的主要病因。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密切關注和重視起來。
另外,胃息肉也是危險因素,它可能演變為胃癌,所以只要發現應該及時予以切除。如果息肉中含腺體細胞、直徑超過2釐米或者多發息肉,更應該警惕癌變可能。
某些飲食也是高危因素和風險,比如高鹽、高碳水化合物、大量攝入作為食品防腐而使用的硝酸鹽等。
還有就是菸酒,對於抽菸酗酒的人群,需要密切注意身體變化。
三、胃癌如何治療?胃癌的預後效果比較差,少於15%的患者生存期超過5年。
腫瘤在早期可能已經發生全身轉移的情況,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如果腫瘤侷限於胃部,可以考慮手術切除治療,所以腫瘤轉移前切除整個腫瘤史治癒的唯一希望。
如果胃癌已經發生轉移,手術儘管不能達到治癒,有時也可緩解症狀。
另外,放化療也是有一定益處的。
回覆列表
胃癌的高危人群是指比一般人更容易患胃癌的人。一般而 言,胃癌的高危人群發病率比一般人群發病率高几倍,甚至近101倍。
胃癌的高危人群如下:
①40歲以上有慢性胃病史,或近期出 現消化不良者。
②本人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癌的患者。
④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⑤不明原因嘔血或排柏 油樣糞便,體重下降者。
⑥原來有反酸、胃燒灼感,現在症狀突然消失者。
⑦出生在胃癌高發區,或曾在高發區長期生活過的人。
⑨喜高鹽飲食(包括醃製品)和熏製食品 者,多見於高發區居民。長期酗酒和吸菸者,以及少食新鮮蔬菜者。
⑩精神受刺激和抑鬱者。高危人群應主動做胃鏡檢查,對高危人群,如果首次胃鏡檢查 沒有發現異常,1-2年做1次檢查足矣。
凡屬高危人群應注意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掌握識別胃癌早期症狀的知識並主動就醫,定 期複查,以便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