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近自然
-
2 # 科學閏土
是的,在現實世界中,顏色並不客觀存在,完全是一種主觀上的體驗,這種體驗只存在於大腦中。顏色也不是物體的屬性,而是觀察者的視覺感知特徵。
顏色的存在完全是由於大腦進化出一個複雜系統來解釋進入我們眼睛的不同頻率的可見光,然後轉化為電化學訊號透過視神經傳送到大腦,在大腦中呈現我們觀察的影象。因此,當一組波長為620-760奈米的光進入眼睛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紅色。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這組光本身是紅色,只是大腦透過眼睛把它標記為紅色。
大腦中顏色形成機理人類視網膜上有三種視錐細胞(cones) ,對可見光區的波長有重疊的頻率響應曲線,但響應強度不同,對不同波長的光敏感度不一樣(如下圖),分別對紅、綠 、藍光有最敏感,共同決定了色彩感覺。當一組光波擊中眼睛視網膜時,啟用不同型別視錐細胞和且三種細胞的啟用強度不同,大腦將整個視網膜被啟用細胞的訊號進行整合,創造出我們認為的顏色。
不同生物看見的顏色不同因為不同動物含有不同種類的錐細胞,所以看到的顏色跟人類不一樣,或者能看到我們根本看不到的光的波長。例如,許多昆蟲和鳥類可以看到近紫外線,因此許多植物利用紫外線來標記花粉吸引昆蟲授粉(下圖中間)。
可見光只是太Sunny的一部分,因為可見光譜廣泛分佈在地球表面生物生活範圍,所以地球上的生命已經進化到可以看到它。但是,還有更多的光譜,生物是看不見的。
總之,光有很多不同的波長,哪個波長是否可以看到,對應哪種顏色,完全取決於這個生物的眼睛,而不是光本身的性質。世界上沒有任何客觀的顏色。
-
3 # mulin30311368
顏色的感受確實和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的結構有關。但這不但不妨礙人對客觀世界真實性的認識,反而是一個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比如我們看到的紅色光,它的真實客觀存在是什麼呢?那就是紅色光的頻率4.3~4.8)*10的14次方HZ。可能在色盲人眼裡看成綠色,這有什麼關係呢?所以,不要認為不同的眼睛看到不同的顏色就認為世界不真實了。你裸眼看夫人穿著紅色的裙子,帶上深度墨鏡看變成暗紅色。於是你疑惑起來,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夫人呢?你說這是不是很荒謬呢?我們常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這個意思。
-
4 # 阿奇100
顏色是自然中客觀存在的,顏色的定義是人為的,對顏色的感覺更是因人而異的,因物種而異的。
人對顏色的科學劃分,是CIE做的最好。基本能反映人眼的感受,但是,這還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感受描述都不一樣。
-
5 # 葉猛獁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是:是的。可能不一樣。可以。
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個問題。顏色這個東西,只是特定波長的電磁波被我們眼睛中的感光和感色細胞感覺到,然後轉化成腦電波、經由視覺皮層處理後的結果。
我們知道,電磁波無處不在,從宇宙射線到手機訊號和微波爐加熱食物的原理,都是電磁波。把它當做波來看的話,電磁波波長和頻率的乘積是光速。也就是說,波長越短的電磁波,頻率越高;波長越長的,頻率越低。
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出了許多種不同的感光器官。對人類來說,能夠直接透過眼睛感知到的電磁波波長是從400多奈米到700多奈米這麼短短一截。然後人們把其中某種特定波長的電磁波叫做紅色、某種叫做綠色、某種叫做藍色,於是就有了顏色的概念。
所以說,顏色是人類自己制定的。
但是,每個人可能看到的顏色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人的視覺器官並不完全相同。擴充套件到動物界中,更是如此。有些動物能看到人類看不到的電磁波,視覺範圍比人類寬;還有些動物因為缺乏特定的感色器官,而無法識別出特定的顏色,比方說貓和狗。
所以說,別的生物——甚至別的人——看到的顏色都可能和你看到的不一樣。
但是,顏色是有明確定義的。我們把電磁波的波長和顏色連線到了一起,只要是某種波長的電磁波,我們就說它是標準的紅色,而無論這種顏色在你眼中看起來是怎樣的。
所以,顏色當然可以說是不準確的。不過這僅僅是對個人來說;對於人類這個群體來說,因為顏色和特定波長的電磁波連線在了一起,所以可以說是準確的。
回覆列表
首先看什麼是顏色?《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由物體發射、反射或透過的光波透過視覺所產生的印象。人類文化交流中所指的顏色其實是根據人類的正常眼睛所見來定義的。
紅綠色盲患者,看到的顏色和正常人看到的顏色就不一樣,大家在高中體檢眼睛檢測中就有紅綠色盲檢測圖的辨認,應該有所認識。
至於其它生物,由於它們的眼睛和人類不同,因而看到的顏色也不一樣。有一個繪本《誰是第一名》,就講述了狗、蜜蜂、蜻蜓、螞蟻、毛毛蟲等動物所看到的顏色的差異,十分有趣。不同動物,有的是單眼、複眼,數量和位置也不同,眼睛構造也不同,因此它們看到同一物體的顏色也是有差異的。
物體的顏色是客觀的,不同動物看上去的顏色就如同用不同儀器看物體的顏色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