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誠
-
2 # 申易陽
不知有人將《傷仲永》的文章從課本上去掉的意義是什麼,小時候的仲永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可以說是一個可造之材,尤其是他的詩文寫的好,家人看到這點後,就讓仲永賣弄詩文,賺取錢財,讓本真純潔的心靈染上了銅臭味,讓本真潛心習學的寶貴時間浪費在給人展現的日子裡,學無止境,藝無止邊,家人不好好培養,反而讓他脫離學習的氛圍,只為眼前的利益,而傷害了他心志,猶如揠苗助長一般,使其不能茁壯成長。
反觀當下娛樂圈裡,出現了何止一個像仲永這樣的,而是一大批,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發生了變化,有一些藝人,字都不會寫,比起仲永也可以說是差之千里,但他們為了眼前的利益,人前風光,感覺自己高高在上,飄飄然地活在粉絲雙手的捧扶上,而且恬不知恥的賺取著粉絲們的錢財,他們的做法,讓一些青少年們盲目跟風,造成惡劣影響。
現在教材刪去了《傷仲永》,編者真正意圖是什麼,我不得而知,但我覺得儘管教材刪掉了《傷仲永》,但關於《傷仲永》現象及人才教育培養和人才評價將始終成為熱點。
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傷仲永》創作的背景和過程。
宋代王安石寫的《傷仲永》一直以來是古文名篇,從此文中可以看出,方仲永是確有其人的。而且,也從字裡行間看出作者王安石對他的惋惜之情。據《宋史·王安石列傳》記載,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人。而“金溪民方仲永”,說方仲永為江西金溪人,今天也屬撫州市管轄,兩地相距54公里,所以方仲永和王安石是正宗的老鄉。方仲永和王安石還是同齡人。據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等資料記載,王安石和方仲永都是1021年生人,1025年,年僅4 歲的方仲永無師自通,提筆寫詩,震動鄉里。8年後的1033年,12歲的王安石跟隨父親回金溪探親,在舅舅家遇見了也已經12歲的方仲永。他請方仲永作了幾首詩,看後他有些失望,感覺還沒有自己寫得好,認為“神童作家”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聰明。1040年,19歲的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親。此時方仲永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1043年,22歲的王安石考中進士一年多了,並且當上了揚州籤判,相當於市政府秘書長之類的。這時王安石衣錦還鄉,從揚州回到臨川,又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寫下《傷仲永》一文。
兩個少年玩伴隨著彼此年齡的增長和社會地位的不同,漸行漸遠,到最後達到“泯然眾人矣”的陌路程度,這在我們的人生記憶中也有這樣的感悟和經歷,但這裡有一點需要強調的就是,王安石比方仲永更“神童”。據《宋史·王安石列傳》記載,王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所以即使是在“神童”方仲永狀態最好的時候,也不一定能比得過王安石。後來,王安石憑著個人的不斷努力,成了國家的棟樑之材。所以傷仲永也有可能是王安石的一個錯覺:說不定方仲永長大了也有其他過人之處,只不過沒有讓更優秀的王安石發現罷了,這就引起人們對於人才標準和評價的思考。
關於教材刪去《傷仲永》有人說是不合時宜,有人說是與現代教育理念牴觸等等,但我覺得更重要的原因是文章中把一個讀書人的理想和成功僅囿於獲得名利和升官發財,是絕對要不得的,與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進步是有害的。
事實上,一些人,無論讀書好的,讀書不好的,有出息的,沒出息的,都在承受著這種理想和理念薰陶下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