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有沒有我不知道,但因為一句話對一個作家有新的認識,常有的事。
東野圭吾刀砍斧剁般將小說的枝蔓削得一乾二淨,不喜歡的人總是譏諷他寫的只能算故事,不能算小說。看多了難免犯嘀咕,怎麼完全沒有描寫。但《嫌疑人X的獻身》最後一句“石神繼續嘶吼,似是要嘔出靈魂”還是很見功力,雖然淺白了點。
納博科夫我很喜歡,尤其喜歡《洛麗塔》,中文版、英文版都讀過。納博科夫智商超群,所以總是喜歡“玩弄”文字,刻意模糊、懸置、倒轉敘述。舉個例子,《洛麗塔》裡亨伯特的故事是真的嗎?有人可能會說是,細節那麼清楚、事件那麼完整。但事實上,不一定。
故事完全是亨伯特自己講的,而講述時他在監獄中,究竟是因為什麼罪入獄的,文中隻字未提,而且亨伯特的講述看上去多少有點神經病,因為他不停地回憶購物清單,藏頭詩這種無關緊要的東西,看上去很像個瘋子,所以整個故事完全有可能是他的幻想,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發生過,也可能《洛麗塔》本身是亨伯特寫的小說,而不是納博科夫。藉此,納博科夫將自己的痕跡從小說中抹去了,非常後現代的玩法。
《普寧》結尾的一句話,讓我深刻明白大師就是大師,別人寫輪迴轉世,怎麼都寫不好環狀結構,他一句話就做到了。結尾處,“我”去拜訪普寧教授的故交考克瑞爾。用餐後,考克瑞爾說“現在嘛,”他說,“我要講給你聽另外一段普寧的故事:他在克萊蒙納婦女俱樂部站起來演講,卻發現自己帶錯了講稿。”
這段敘述和開頭遙相呼應,普寧整個故事的開頭,就是敘述者在講普寧教授參加演講去的事。所以小說的敘述者究竟是誰呢,是“我”還是考克瑞爾呢?是誰在何種情況下回顧了普寧的一生?而且結尾的敘述和開頭還略有差別,開頭說到普寧帶了三份講稿,沒提帶錯的事兒,結尾則說他帶錯了講稿,所以究竟誰說的是對的?普寧的故事是否只有一個版本?哪個版本是最初被講述的版本?
納博科夫就用了一句話,就將小說情節完全打亂了。
一見鍾情有沒有我不知道,但因為一句話對一個作家有新的認識,常有的事。
東野圭吾刀砍斧剁般將小說的枝蔓削得一乾二淨,不喜歡的人總是譏諷他寫的只能算故事,不能算小說。看多了難免犯嘀咕,怎麼完全沒有描寫。但《嫌疑人X的獻身》最後一句“石神繼續嘶吼,似是要嘔出靈魂”還是很見功力,雖然淺白了點。
納博科夫我很喜歡,尤其喜歡《洛麗塔》,中文版、英文版都讀過。納博科夫智商超群,所以總是喜歡“玩弄”文字,刻意模糊、懸置、倒轉敘述。舉個例子,《洛麗塔》裡亨伯特的故事是真的嗎?有人可能會說是,細節那麼清楚、事件那麼完整。但事實上,不一定。
故事完全是亨伯特自己講的,而講述時他在監獄中,究竟是因為什麼罪入獄的,文中隻字未提,而且亨伯特的講述看上去多少有點神經病,因為他不停地回憶購物清單,藏頭詩這種無關緊要的東西,看上去很像個瘋子,所以整個故事完全有可能是他的幻想,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發生過,也可能《洛麗塔》本身是亨伯特寫的小說,而不是納博科夫。藉此,納博科夫將自己的痕跡從小說中抹去了,非常後現代的玩法。
《普寧》結尾的一句話,讓我深刻明白大師就是大師,別人寫輪迴轉世,怎麼都寫不好環狀結構,他一句話就做到了。結尾處,“我”去拜訪普寧教授的故交考克瑞爾。用餐後,考克瑞爾說“現在嘛,”他說,“我要講給你聽另外一段普寧的故事:他在克萊蒙納婦女俱樂部站起來演講,卻發現自己帶錯了講稿。”
這段敘述和開頭遙相呼應,普寧整個故事的開頭,就是敘述者在講普寧教授參加演講去的事。所以小說的敘述者究竟是誰呢,是“我”還是考克瑞爾呢?是誰在何種情況下回顧了普寧的一生?而且結尾的敘述和開頭還略有差別,開頭說到普寧帶了三份講稿,沒提帶錯的事兒,結尾則說他帶錯了講稿,所以究竟誰說的是對的?普寧的故事是否只有一個版本?哪個版本是最初被講述的版本?
納博科夫就用了一句話,就將小說情節完全打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