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傲天360
-
2 # 漢唐剩事
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明朝時期行使雙京制,在南京、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南監”或“南雍”,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北監”或“北雍”。南京國子監始建於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規模宏大,延袤十里,燈火相輝,盛況空前,當時鄰邦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嚮慕文教”,不斷派留學生到南京國子監學習。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
-
3 # 凡易文史觀
早在西周時,國家教育層次格局可以歸納為:“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這表明當時教育體系已經較為完備了。
到後來的西漢時期 國家設立太學成為國家最高學府 漢元帝 和 漢成帝 時已收入了三千名太學學子。
國子學始於西晉咸寧二年( 公元276年) 與太學並立 。
南北朝時或設國子學,或設太學,或兩者皆設。
北齊時期改名國子寺 。
隋文帝時 以國子寺 總轄國子,太學 四門等學類,隋煬帝時改國子寺為國子監。
唐,宋時國子監總轄國子,太學等學府。
明清所設國子監為教育管理機構 兼具國子學性質。
雍正三年 ,雍正皇帝命康親王,果郡王為管監事大臣 ,又稱為總理監事大臣 ,為國子監的最高負責人 ,由於負責人的地位顯赫,從而意味著清政府大大提高了國子監的地位。
國子監 的組成以及行政級別:
國子監祭酒:為國子監的主管官,滿,漢各一人 從四品
司業:滿,漢,蒙古 各一人 正六品
監丞:滿,漢各一人 從七品
典簿:滿漢各一人 從八品
典籍:漢一人 從九品
助教: 率性,修道 ,誠心,正義, 崇志, 廣業六個學堂 , 漢 各一人,八旗官學滿十六人, 蒙古八人,都是正八品
演算法館 ,俄羅斯館:助教滿 漢 各一人 也都是正八品
筆貼式:滿 四人 漢族 蒙古各兩人 從八品
中國國子監的最後一任祭酒是光緒六年進士 王懿榮,他是甲骨文的發現者,也是甲骨文學第一大家。 -
4 # 現實78322322
北京的國子監的級別:
元明清三朝的國家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關。
北京國子監的由來:
元朝已形成。始建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明朝多次修繕後毀戰亂和火海。
現在的國子監為清朝的建築。始建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次年竣工。是時任工部尚書的劉墉主辦,並“兼任國子監事務”。戶部尚書和坤參與設計督辦。禮部尚書紀昀也擔當過國子監事致仕。他們都是乾隆皇帝的紅人,國子監的中心建築辟雍就是為乾隆五十歲親臨講學而建,也是乾隆皇帝的得意佳作。
北京國子監的組成:
國子監座北朝南佈局,共有四進院落,中軸上自南而北為集賢門、太學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和敬一亭。2.集賢門是國子監的大門,面闊三間,灰瓦懸山頂,兩側為八字照壁。3.太學門是國子監的第二道門。太學也就是大學門。4.標誌性建築琉璃牌坊,也叫龍門牌坊,真龍天子由此入辟雍講學等。四柱三間七樓廡殿頂,在漢白玉基座、拱門紅牆之上。以主色調黃綠藍色的琉璃貼面勾出牌坊的木結構部門。上覆黃色琉璃瓦,色彩絢麗,富麗堂皇。這三個特點彰現皇權自高無上,也說明乾隆皇帝對壁雍的重視。
5.標誌性中心殿堂辟雍。辟雍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是“六大宮殿”之一,是為乾隆皇帝五十歲講學而建。建築獨特,為重簷黃琉璃瓦攢尖頂方型殿宇。外圓內方環以園池碧水。四座石橋能達辟雍四門。喻天地方圓,傳流教化之意。殿內正中設有寶座,用於皇帝講學。乾隆皇帝親臨講學,當日就有4000多人。
回覆列表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在經過各朝代的改革,到了清代已經發展到了高潮。清朝的統治者對國子監的重視使得國子監的地位前所未有的提高,國子監正規而嚴格,系統而完備。
國子監的最高行政官員為祭酒(從四品),滿漢各一人。司業,滿蒙漢各一人(正六品)。其上有皇帝特命管理監事大臣,不屬國子監編制,由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特簡。
國子監下設四廳六堂。繩衍廳掌紀律和品德考核,設監丞滿漢各一人(正七品);博士廳置博士滿漢各一人(從七品),講五經;典簿廳設典簿(從八品)滿漢各一人,掌庶務;典籍廳設典籍漢一人(從九品),掌圖書。六堂為率性堂、修道堂、誠心堂、正義堂、榮志堂、廣業堂。前四堂設助教(從七品),後兩堂設學錄(正八品)為各堂負責人,前四堂又設學正(正八品),協助博士講經,並負訓導責任。六堂共設助教滿十六人、漢六人、蒙八人,學正漢四人,學錄漢二人。南學設正副管學官,由六堂教官中選充。此外還有檔子房、錢糧處等所屬機構,由下屬人員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