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ainbowzhong
-
2 # 教書匠媽媽
由於我和老公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時間照看孩子的責任就落到了公公婆婆身上。
我很感激他們幫我看孩子,因為我覺得老人年紀大了,身體已經不比年輕時候,而照看一個一刻不停閒的孩子著實是一件很勞心勞力的活。所以我很能理解老人在照看孩子時出現的磕磕碰碰,從不因心疼而抱怨,因為我知道老人心裡更心疼內疚。
面對隔代教育的弊端,我不強求能夠改變,但會經常跟公公婆婆一起聊孩子從而說明自己的觀點。老人其實也能理解科學育兒,經常會積極做出改變。而有些觀念我實在動搖不了的時候,我會採取不幹活不插嘴的態度,不是自己看孩子就不要再多說什麼。
下班時間,我會盡力自己照看孩子,因為孩子也很依戀爸爸媽媽,就更珍惜跟他在一起的時間。
-
3 # 淺淺媽媽育兒經
如果真得發生在自己家,真得就得積極面對了,雖然會矛盾不斷。
第一,要讓老公保持好自己的姿態,不要偏袒,誰對聽誰的,不要因為婆婆是他媽媽就要全都聽她的。老人的思想陳舊,一定要先給老公上好課,讓他接受新資訊,這樣才能更好的說服老人。
第二,儘量的保持大度的胸懷。多想一想,她給帶孩子也挺辛苦的,使自己能夠上班。同時也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媽媽,你老公不尊重的話,你也不會樂意吧。
第三,保持心平氣和的和老人談一談,說一說現代育兒方式的好處,讓她能夠接受新知識是最好的。
-
4 # 桃媽的自我修養
首先調整心態吧。既然現實如此我們也沒有辦法改變,只能平和自己心態,不要因為擔心隔代教育的弊端就一味的焦躁或者懷疑老人的能力。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給予老人足夠的信任,這樣老人帶孩子壓力也會小。
其次我覺得是跟老人多溝通吧。不能時時刻刻與孩子在一起不代表不能知道他每天的狀態如何。多跟老人溝通即使知道孩子目前的狀態遇到的問題並且唧唧的給老人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法。
最後也是最關健的我覺得就是一定要在工作之餘多多跟孩子進行親子互動,來彌補工作時分開造成的隔膜。放下手機電腦,多傾聽多觀察多陪伴。
-
5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如果隔代教育必須發生在我家,我應該對老人幫忙帶孩子給予肯定。畢竟孩子是自己的,而不是老人的,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情誼。在育兒理念發生衝突時,首先我應該對老人進行育兒方面的知識進行普及。同時要注意方式方法,用老人能接受的方法和老人進行溝通。
其次,在家長工作之餘,儘量自己帶孩子,讓老人得到適當的休息。同時陪伴孩子,最好做到有效的陪伴。千萬不要邊玩手機或邊看電視邊陪孩子,這種情況下的陪伴的效果等於零,使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陪伴和教育。最好的陪伴是親子閱讀或親子游戲,家長還可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及外出遊玩,讓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和拓寬孩子的視野。
-
6 # 魚骨頭67
其實隔代教育我不喜歡,可是由於種種原因迫於無奈將孩子交給婆婆來照顧,自從婆婆開始帶孩子家裡的各種矛盾。婆婆是個固執的人,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比如把尿,一歲以內不可以吃鹽,不論我怎麼苦口婆心說道就是不停,我就只好交給老公了。一般都是我溝通無果就由老公出面解決。
-
7 # 母女成長分享
隔代教育就發生在我家,我家也有隔代教育的問題,老人有老人的想法做法,首先老人是特別心疼孩子的,隔代更加的寵愛,老人把孩子捧在手心裡怕碰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吃飯要喂,衣服鞋子幫忙穿,能幫忙都幫忙。老人要求孩子聽話,這不能摸那也不能摸,要乖要聽話,只要聽話就是好孩子。我們呢想法做法和老人的相反,我們希望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自理能力強,希望孩子勇敢的去嘗試新東西。這樣就會出現隔代教育的問題,我家的方法是接受,老人用老人的放風,我們用自己的方法,有時候真的看不下去,就對自己說,我們要相信還孩子,相信老人。用我們的行動去影響老人的想法做法。我們不去評判老人,否定老人的做法。耐心的和老人溝通,這就是我家的做法。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愛孩子,所以我們耐心的溝通,他們是可以接受我們的想法做法的。
-
8 # 夢隨心想2
我們家就有隔代教育的現象。不過還好,在我們家隔代教育還算是比較好的那種,也沒有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引起家庭爭端。爺爺奶奶都比較會帶孩子,每天幫我接送孩子上學,給孩子做飯,奶奶還給孩子講故事,帶孩子背古詩,做遊戲,感覺比我自己帶的都還好,目前覺得還不錯,最主要的是我還能輕鬆些。
回覆列表
如果必須發生,那麼就得事先做好“分工”。
父母負責什麼,祖輩負責什麼。
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永遠是父母,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必須以父母為主導。但如果孩子只能成為留守兒童,那麼就要隨時和孩子保持溝通,現在大部分地區都是通電話的,家長和孩子透過電話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
而祖輩則是主要負責孩子的飲食和日常。尤其是和孩子、孫輩住在一起的情況,祖輩更應該站對位,不越界,不越權。如果孩子留守,則時刻要與孩子父母溝通,交流孩子的教育情況。
沒有誰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也沒有哪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背井離鄉。不是迫不得已,希望每個家庭都時時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