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在康熙後期參與了儲位鬥爭,形成他對社會政治的看法。他說:“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矇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面從背非,種種惡劣之習,皆朕之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者,較之古來以藩王而入承大統,如漢文帝輩,朕之見聞更過之。”他深知康熙後期的社會問題,如朋黨鬥爭;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實行,加速了貧富矛盾的積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繼續解決與準噶爾部的矛盾;國帑空虛。他針對現實,結合自己的理想,產生他的政治綱領。
雍正帝在即位的當月,諭令大學士、尚書、侍郎:“政事中有應行應革能裨益國計民生者,爾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緊接著,在雍正元年(1723)元旦,給地方各級文武官員分別釋出的上諭中,講古代純臣,皆“興利除弊,以實心,行實政”,發出為國計民生進行興利除弊的政治改革的號召。
他的改革思想包含如下內容:第一,反對因循苟且。雍正帝認為他即位時“人心玩愒已久,百弊叢生”,“若不懲創,將來無所底止”,屢屢告誡臣下,不可“因循玩愒”。他針對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張“著意搜剔”,把攻擊這是“多事”的人斥為“淺見無知輩”。他反對因循守舊,是為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礙。 第二,整頓吏治,以利民生。雍正帝在前述元旦給總督的上諭中說:“今之居官者,釣譽以為名,肥家以為實,而曰‘名實兼收’,不知所謂名實者果何謂也”,實際上發出整飭吏治的通告。他在登極一週年的時候又說:“朕纘承丕基,時刻以吏治兵民為念”,表明他企圖透過整頓吏治,達到富國裕民的目的。 第三,反對朋黨。雍正帝從親身體驗中深知朋黨的危害:朋黨各行其是,破壞朝政統一,損害君主權威。朋黨之間互相攻擊,任用私人,不僅失去正常的用人原則,也干擾了君主行使用人去人的權柄;朋黨各抒政見,自我標榜,批評朝政,擾亂君主視聽,妨礙堅持既定的政策。所以他說“朋黨最為惡習”。他反對的朋黨包括科甲出身官員的師生同年的宗派關係,因此宣稱,欲“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滌”。“務期振數百年頹風,以端治化之本”。表明他為澄清政治、醫治痼疾的決心。
興利除弊的改革思想是雍正帝政治思想的一個內容,此外,他認為“治人無治法”,以為好的君主和官吏就可以把政治辦好,這是他的基本觀念。他主張“為政務實”,即從實際出發,踏實地辦事,這是他的思想靈魂。他主張施政嚴猛,要有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這是他施政的策略思想。在雍正帝的全部政治觀念中,興利除弊是其核心內容,因而是他為政的基本特色。這一政綱,需要制定者有相應的施政智慧和氣魄,方有可能實現,雍正帝恰是這樣的君主。
鄂爾泰等纂修的《清世宗實錄》,說雍正帝“幼耽書詩,博覽弗倦,精究理學之原,旁徹性宗之旨。天章睿發,立就萬言。書法道雄,妙兼眾體。每籌度事理,評騭人才,因端竟委,燭照如神。韜略機宜,皆所洞悉”。這些評論雖不無溢美之辭,但基本上是事實。雍正帝自幼受嚴格的教育,掌握了滿文、漢文,熟悉儒家經典,並能有自己的理解。他具有較多的歷史知識,能夠吸取前人的政治經驗,又提倡三教同源之說,學兼佛老。他文思敏捷,才能出眾,能於日理萬機之中,親自書寫硃諭、硃批,動輒千百言,一揮而就。
雍正帝具有剛毅的性格。他教導臣下:“世間事,要當審擇一是處,力行之,其餘利害是非,概弗左盼右顧,一切擾亂阻撓,不為纖毫動搖,操此堅忍不拔之志以往,庶幾有成。”他倡言要樹立堅忍不拔之志,自己就是這樣實踐的。他強烈反對優柔寡斷的性格和作風,主張辦事不怕艱難,不怕阻撓,認準了就幹。雍正帝的剛毅果斷同急躁毛病連在一起。康熙帝批評他幼年“喜怒不定”,他自以為到成年改正了,其實並不徹底。康熙帝又以“戒急用忍”訓誡他,他把這書寫出來作為座右銘,但有時還是犯急性病。他很自信,有人批評“為人自聖”,是說他自信過頭了。
雍正帝勤於政事,自雲年富力強,可以“代理”“大學士所應為之事”,要把國家元首和行政首腦兩重職務都兼起來。他治理朝政,自朝至暮,少有停息,大致上是白天會見臣下,議決和施行政事,晚上批覽奏章,常常至深夜方休。他在繁忙中又特別認真,臣下題本的錯字,重複彙報的內容,都在他精細審視下檢示出來。因為勤政,加上一套有效的行政辦法,所以他辦事迅速,這也是他剛毅性格的表現。
雍正帝的才能,表現在政治上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較瞭解下情,也較瞭解自己;二是建立在瞭解下情的基礎上的改革政治的抱負,以及改革的內容、範圍和深度;三是處理政事的實際能力。雍正帝的才能緊緊地與他的政治思想、政治實踐聯絡在一起。
雍正帝的性格與他的政治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的堅毅性格,使他勇於衝破反對勢力的阻撓,堅定地實行他的改革政策。他的剛強果毅,產生雷厲風行的作風,辦事迅速,講求實效。他的急躁使他的果斷不能完全建立在對客觀事物深入認識的基礎上,在有的問題上陷入盲目性,犯了輕舉妄動的毛病。自信心有助於他堅強果敢,但自信太過,容易阻礙言路,影響政治的改革。
雍正帝在康熙後期參與了儲位鬥爭,形成他對社會政治的看法。他說:“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矇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面從背非,種種惡劣之習,皆朕之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者,較之古來以藩王而入承大統,如漢文帝輩,朕之見聞更過之。”他深知康熙後期的社會問題,如朋黨鬥爭;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實行,加速了貧富矛盾的積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繼續解決與準噶爾部的矛盾;國帑空虛。他針對現實,結合自己的理想,產生他的政治綱領。
雍正帝在即位的當月,諭令大學士、尚書、侍郎:“政事中有應行應革能裨益國計民生者,爾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緊接著,在雍正元年(1723)元旦,給地方各級文武官員分別釋出的上諭中,講古代純臣,皆“興利除弊,以實心,行實政”,發出為國計民生進行興利除弊的政治改革的號召。
他的改革思想包含如下內容:第一,反對因循苟且。雍正帝認為他即位時“人心玩愒已久,百弊叢生”,“若不懲創,將來無所底止”,屢屢告誡臣下,不可“因循玩愒”。他針對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張“著意搜剔”,把攻擊這是“多事”的人斥為“淺見無知輩”。他反對因循守舊,是為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礙。 第二,整頓吏治,以利民生。雍正帝在前述元旦給總督的上諭中說:“今之居官者,釣譽以為名,肥家以為實,而曰‘名實兼收’,不知所謂名實者果何謂也”,實際上發出整飭吏治的通告。他在登極一週年的時候又說:“朕纘承丕基,時刻以吏治兵民為念”,表明他企圖透過整頓吏治,達到富國裕民的目的。 第三,反對朋黨。雍正帝從親身體驗中深知朋黨的危害:朋黨各行其是,破壞朝政統一,損害君主權威。朋黨之間互相攻擊,任用私人,不僅失去正常的用人原則,也干擾了君主行使用人去人的權柄;朋黨各抒政見,自我標榜,批評朝政,擾亂君主視聽,妨礙堅持既定的政策。所以他說“朋黨最為惡習”。他反對的朋黨包括科甲出身官員的師生同年的宗派關係,因此宣稱,欲“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滌”。“務期振數百年頹風,以端治化之本”。表明他為澄清政治、醫治痼疾的決心。
興利除弊的改革思想是雍正帝政治思想的一個內容,此外,他認為“治人無治法”,以為好的君主和官吏就可以把政治辦好,這是他的基本觀念。他主張“為政務實”,即從實際出發,踏實地辦事,這是他的思想靈魂。他主張施政嚴猛,要有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這是他施政的策略思想。在雍正帝的全部政治觀念中,興利除弊是其核心內容,因而是他為政的基本特色。這一政綱,需要制定者有相應的施政智慧和氣魄,方有可能實現,雍正帝恰是這樣的君主。
鄂爾泰等纂修的《清世宗實錄》,說雍正帝“幼耽書詩,博覽弗倦,精究理學之原,旁徹性宗之旨。天章睿發,立就萬言。書法道雄,妙兼眾體。每籌度事理,評騭人才,因端竟委,燭照如神。韜略機宜,皆所洞悉”。這些評論雖不無溢美之辭,但基本上是事實。雍正帝自幼受嚴格的教育,掌握了滿文、漢文,熟悉儒家經典,並能有自己的理解。他具有較多的歷史知識,能夠吸取前人的政治經驗,又提倡三教同源之說,學兼佛老。他文思敏捷,才能出眾,能於日理萬機之中,親自書寫硃諭、硃批,動輒千百言,一揮而就。
雍正帝具有剛毅的性格。他教導臣下:“世間事,要當審擇一是處,力行之,其餘利害是非,概弗左盼右顧,一切擾亂阻撓,不為纖毫動搖,操此堅忍不拔之志以往,庶幾有成。”他倡言要樹立堅忍不拔之志,自己就是這樣實踐的。他強烈反對優柔寡斷的性格和作風,主張辦事不怕艱難,不怕阻撓,認準了就幹。雍正帝的剛毅果斷同急躁毛病連在一起。康熙帝批評他幼年“喜怒不定”,他自以為到成年改正了,其實並不徹底。康熙帝又以“戒急用忍”訓誡他,他把這書寫出來作為座右銘,但有時還是犯急性病。他很自信,有人批評“為人自聖”,是說他自信過頭了。
雍正帝勤於政事,自雲年富力強,可以“代理”“大學士所應為之事”,要把國家元首和行政首腦兩重職務都兼起來。他治理朝政,自朝至暮,少有停息,大致上是白天會見臣下,議決和施行政事,晚上批覽奏章,常常至深夜方休。他在繁忙中又特別認真,臣下題本的錯字,重複彙報的內容,都在他精細審視下檢示出來。因為勤政,加上一套有效的行政辦法,所以他辦事迅速,這也是他剛毅性格的表現。
雍正帝的才能,表現在政治上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較瞭解下情,也較瞭解自己;二是建立在瞭解下情的基礎上的改革政治的抱負,以及改革的內容、範圍和深度;三是處理政事的實際能力。雍正帝的才能緊緊地與他的政治思想、政治實踐聯絡在一起。
雍正帝的性格與他的政治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的堅毅性格,使他勇於衝破反對勢力的阻撓,堅定地實行他的改革政策。他的剛強果毅,產生雷厲風行的作風,辦事迅速,講求實效。他的急躁使他的果斷不能完全建立在對客觀事物深入認識的基礎上,在有的問題上陷入盲目性,犯了輕舉妄動的毛病。自信心有助於他堅強果敢,但自信太過,容易阻礙言路,影響政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