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龍45
-
2 # 古姿觀察
由於“伊萬”這個名字在俄羅斯男性中比較常見,所以其也往往被代指俄羅斯,而與其相對應的就是德國的“漢斯”。兩者之間的就是被稱為“歐洲門墊子”的波蘭。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起起伏伏,既有拿破崙戰爭時期的友好,也有一戰、二戰中的敵對。不過從目前來看雙方關係雖然不能說特別好,但是總體關係尚可。
(俄羅斯與德國國旗二合一)
德國政界始終存在一股友俄的政治勢力。尤其是以中左翼的社民黨前總理施羅德為最典型代表。相比較而言,默克爾所在的中右翼基民盟則對俄羅斯持一種相對包容,但又十分警惕的態度。所以目前對於德國政府而言,俄羅斯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貿夥伴。畢竟德國對於俄羅斯的能源和天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賴。目前雙方正在推進“北溪-2”號線的建設,不過鑑於與俄羅斯之間在價值觀念的不同,軍事安全的對立,地緣戰略上的衝突,所以德國並不會在政治上與俄羅斯走得太近,甚至出於對歐盟和北約共同利益的維護,對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干涉頓巴斯的一系列舉動進行制裁。
(默克爾與普京)
那麼德國民間對於俄羅斯又是什麼態度呢?不得不說德國普通民眾對於俄羅斯的印象並不是太好。尤其是在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之後,德華人對於俄羅斯持有正面看法的人只有21%,而67%的德華人對俄羅斯評價為負面。一般而言民眾對於一個國家的評價往往受到其價值觀念和輿論宣傳的影響,比較直觀,而且缺乏理性,都是基於固有認知透過對現實進行對比所產生的結論。俄羅斯在歷史上對於德國所帶來負面主要來源於二戰和冷戰。俄羅斯對於克里米亞的佔領,使得他們回憶自己的過去。畢竟這是一種利用“民族統一主義”兼併他國領土的行為。跟當年納粹德國吞併蘇臺德異曲同工。無非俄羅斯包裝得非常好,給克里米亞入俄打上了民族自決的標籤。
(俄羅斯國旗被簇擁)
現在國際關係理論中存在一種叫建構主義的理論。其強調文化認同決定了利益的分配,首先是身份的建構,身份才決定對外決策,因此文化在國際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從德國本身的角色而言,其是歐盟的政治經濟的發動機,處於最為核心的地位。這主要由於德國本身已經認同康德文化和洛克文化,並認為世界應該是和平和合作為主,強調民主和包容。然而這本身與俄羅斯這種秩序挑戰者所倡導的無政府和霍布斯文化(權力爭奪、勝者為王)不相容。德華人與法華人在過去是世仇關係,卻可以化敵為友,現在德國官方和民眾對於法國的正面評價高達90%。因為德華人知道法華人與自己三觀相同,而俄羅斯與自己完全不同。德俄之間的合作,也僅僅是最為現實的利益合作,不可能上升到北約和歐盟那種捍衛共同價值和團體利益的高度。這也是德國對於俄羅斯態度最現實的反映。
(去年一戰80終戰儀式)
個人行為並不能主導國家之間的關係,雖然普京在德國乃至歐洲各國存在很多的政要朋友,有的甚至透過政黨聯絡拉近彼此關係,進而影響各國政治。用馬克龍去年接受瑞典媒體採訪的話講:“普京做夢都想肢解歐盟。”然而其所能產生的作用卻十分有限。德國所倡導的歐洲一體化,這在俄羅斯看來是對於其影響力蠶食和威脅,隨著矛盾慢慢積累,最終成為烏克蘭危機的導火索。所以說,除非歐洲政治版圖發生鉅變,否則德俄關係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
3 # 執斧談史說事
德國自然是反俄羅斯的,但是基於經濟利益又和俄羅斯保持較密切的關係,因此特朗普惱怒的宣稱德國被俄羅斯俘虜了。
事實是上如今的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上基本都是反俄羅斯的,因為歷史原因它們也大多對俄羅斯懷有恐懼心理,因此它們跟隨美國圍堵俄羅斯幾乎就成了必然,跟俄羅斯有較多歷史仇恨的德國就更不會例外了,要知道普魯士人的祖地柯尼斯堡至今都還在俄羅斯手中變成了加列寧格勒。
所以整體上德國也是美國圍堵俄羅斯的北約陣營的一員,在俄軍佔領克里米亞後也加入了制裁俄羅斯的陣營,然而如今的德國卻是出工不出力,對俄羅斯的圍堵和制裁基本上只流於形式了,這主要是因為蘇聯解體後德國已離俄羅斯威脅較遠了,反而是跟俄羅斯發展了密切的經濟關係,德國的大部分天然氣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
因此德華人為了自己的能源安全和冬季不會因為缺少天然氣挨凍,自然對俄羅斯就比較曖昧不肯下重手了,表明上跟隨美國圍堵和制裁俄羅斯,但是就是不肯屈服美國壓力斷絕跟俄羅斯天然氣交易等經濟往來,因此氣的特朗普是哇哇大叫,猛烈抨擊德國已經成了俄羅斯的俘虜了,還以撤軍相威脅點名要求德國提高軍費預算。
只是德國卻不吃美國這一套,依舊是跟俄羅斯曖昧不斷,對於美國威脅撤軍也是大有要走就早點滾蛋的意思,所以說德國至今都沒有屈服於美國壓力跟俄羅斯交惡的覺悟,儘管嘴上不斷聲稱不會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但實際上卻跟俄羅斯眉來眼去勾搭在一起,而美國和烏克蘭也只能是認栽了。
回覆列表
反,但不激烈,也不熱心,跟著說幾句話,以後俄羅斯和德國的天然氣管道一通,俄德更沒有多大矛盾了,。這條管道從俄羅斯沿波羅的海直通德國,兩國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