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歡健身的濤爺
-
2 # 大迫傑昌
這個問題很籠統。
這兩款鞋都是偏向新手的穩定性跑鞋,
飛馬36偏向日常訓練,
turbo偏向比賽用鞋。
按壽命來說,
肯定是飛馬36,
但這兩相比的話,
肯定是turbo好穿。
這個問題很籠統。
這兩款鞋都是偏向新手的穩定性跑鞋,
飛馬36偏向日常訓練,
turbo偏向比賽用鞋。
按壽命來說,
肯定是飛馬36,
但這兩相比的話,
肯定是turbo好穿。
Nike在2019年6月份開始陸續發售4款全新「疾速」系列,分別是Air Zoom Pegasus 36, Zoom Pegasus Turbo 2,Zoom Fly 3 和 ZoomX Vaporfly NEXT% 。
首當其衝NEXT%為代表產品最先透過官方和國外知名媒體進行曝光,所以19年疾速系列全部以綠色(或者叫翠綠色)為主色調進行設計。.
從NIKE官方對Pegasus的定義不難理解,這個系列不管做成什麼樣宗旨就是為跑者服務,再精簡一點就是速度和輕便。Turbo單從字面理解大家能輕鬆聯想到是汽車行業中發動機資料,而T從市場上也被定義為“速度”另一個形容詞。所以Turbo系列以Pegasus作為開發藍本再合適不過了。
是延續還是創新
Turbo在推出後不到1年的時間便推出Turbo2,前期透過各路媒體曝光文章看感覺沒什麼新意。這篇主要從重量感受、穿著感受、設計感受三個方面簡單聊聊。
重量感受
從快遞手中接過包裹那一瞬間第一反應是輕,能輕到什麼程度?閉上眼把盒子放在手上第一反應不會想到是一雙鞋。鞋面整體運用了大面積類似蟬翼材料的穿著感覺非常像Element87,使用這種材料也非常契合速度的概念。畢竟在力不變的前提下減輕重量有助於提升速度。
運用蟬翼面料的另一個好處增強鞋面透氣性,跑者在運動過程如果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跑鞋內部、襪子、腳面乾燥是多麼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我相信Turbo2在日常訓練中能有不錯的發揮。
穿著感受
上面提到鞋面運用了類似蟬翼的面料穿著方面明顯更加貼合腳面,這雙鞋的尺碼依然選擇比日常大半碼原因很簡單,跑步中隨著時間和里程變大腳也會隨之發生膨脹如果選擇日常穿著非常合適的號碼在跑步過程的後半段多少會有一些不舒適的情況發生。
科技方面依舊沿用了React+ZoomX的中底,腳感和穩定度理論上和上一代是一個水平,本篇就不做過多講解,大家可以自行去網路搜尋一些評測。
設計感受
這雙鞋和去年的Turbo相比整體設計語言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唯一不同的是鞋面面料變化。當然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19年「疾速」系列整體面料都要向Next%靠攏;而去年的整體設計都是向4%看齊。
在設計方面另一個改變應該就是鞋舌不規則裁剪,從圖片很清晰看到左右腳鞋舌都是外高內低,我想這應該是防止鞋舌運動偏移的作用。
最後就是鞋身整體填充物用料,腳踝、鞋舌兩處固定區域全部採用凸起式填充設計,在保證鞋身和穿著穩定性前提下儘可能減少鞋身重量。
這種設計手法在Nike體系中運用的非常廣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Nike Dunk SB Ishod Wair簽名款就講Dunk經典後鞋舌變成了輕薄款,這也讓很多Dunk玩家大呼不適應。畢竟厚鞋舌是Dunk SB標誌性,有些人認為沒有了厚鞋舌就喪失了Dunk SB精神,這些說法其實是代表了Dunk SB愛好者,從滑板人角度看厚鞋舌產物是90年代設計靈魂通常是從保護性角度出發,到了21世紀滑板人更加追求靈活度自然厚鞋舌也會隨著新需求變成薄款。這些內容並不是絕對,每個滑手對鞋的需求不同所以也不能代表Nike以後只會出薄鞋舌的Dunk SB。
一些建議:
19年的「疾速」系列設計、用料、科技都是Nike最熱門的材料和概念,從整體上看是全系列四雙跑鞋正想大家所描述那樣“適合各個階層的跑者選擇”,如果你是一名跑者或者跑鞋愛好者,正好你需要更新換代那新的「疾速」系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依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對應鞋型即可。
如果你是一下幾類情況之一我個人建議可以持幣觀望:
已經有上一代Turbo(也就是Pegasus Turbo)且跑步累計穿著時間不超過半年或跑步歷程累計不超過500公里。
鞋櫃裡有至少2雙常用跑鞋且效能良好的人群。
經濟能力一般不必追求最新的系列,Pegasus35系列都是日常不錯的訓練選擇。
Turbo2定義為訓練級用鞋,也就是說適合具備一定訓練基礎和訓練水平的人群。如果你是初級跑者或愛好者目前跑步對於你的意義僅僅是“鍛鍊身體、社交打卡”可以選擇更多價效比更高的鞋款。(土豪除外)
假如你滿足以上4點,不妨再等一等什麼十一、雙十一等各類促銷活動,原因就不明說了懂得自然懂。
如果你和我一樣擁有最新Pegasus Turbo2,那就盡情的去享受速度和科技給跑步帶來的樂趣。如果你還沒有購買或者打算購買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