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yc16868
-
2 # zhaokeyi5945
蛤蚧的功效。蛤蚧,異名:蛤蟹(《日華子本草》),仙蟾(《綱目》),大壁虎(《中藥志》),蚧蛇、德多、握兒、石牙(《廣西中藥志》)。蛤蚧為較常用中藥,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蛤蚧、油酥蛤蚧、酒蛤蚧、制蛤蚧,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通風乾燥處,防蛀。風寒或實熱咳嗽人群忌服。 蛤蚧的功效: 對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洩,小便頻數者,可與淫羊藿、巴戟天、菟絲子等配伍,以增溫腎止遺功效。肺腎兩虛,氣喘咳嗽者,可與人參同用,以補腎納氣;或加胡桃肉、五味子等,以增定喘止咳之功。 1.治療肺部慢性疾病,尤其是老年虛寒型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中醫認為它能補腎陽,益精血,補肺氣,定喘嗽。可單用酒泡服也可如丸散和別藥配服。 2.治療陽痿。主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而致的陽萎。臨床上常用它來治療虛喘。也就是說它有納氣平喘之功。現在認為,它能平喘、消炎、降血糖。特別是它的尾部,有激素樣做用,也就是說能促進性慾。 綜上所述,蛤蚧具有補肺、滋腎、益精助陽、止渴通淋、定喘止咳的功能效。李時珍譽其“補肺止渴、功同人參”,“補肺潤骨,益精助陽,治渴通淋,定喘止咳,肺痿咳血,氣虛血竭者宜之”。 蛤蚧作用:
蛤蚧味鹹,性溫;歸肺、腎經;體腥氣雄,可升可降;具有溫腎助陽,益肺定喘的功效;主治腎虛陽痿,遺精,小便頻數,消渴,肺腎兩虛氣喘,虛勞咳嗽。 1.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 蛤蚧以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較好。這與其能提高體內激素水平和解痙擴管有關。但不能解除哮喘持續狀態,只能用在非發作期和小發作期,以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和氣喘。
人參蛤蚧散名聲很大,重在扶正。平喘止咳作用是比較弱的,是遠遠不夠的,其效果不及紫河車。人參、蛤蚧還需要與紫河車、黃芪、川貝母、象貝母等同用,研末吞服,必要時放入冬蟲夏草,並且需要服用半年以上時間才能有效,服兩三年才能基本緩解。還需儘量避免感冒和感染,否則非常容易復發。 2.蛤蚧可提高性功能 蛤蚧能提高性激素,因而能提高男女性功能,治療男女性功能減退症,但較淫羊藿的作用要弱,可與之同用,也可與人參、淫羊藿、海馬、仙茅、冬蟲夏草等同用,研末吞服或浸酒飲服。
蛤蚧尾還含鋅離子,能協助提商性功能。蛤蚧用尾之說可能與此有關。
藥理中,蛤蚧乙醇提取液有雌性激素樣作用,可延長正常雌小鼠的動情期,並使子宮和卵巢重量增加。蛤蚧也有雄性激素的功效,能使小鼠的前列腺、精囊腺和提肛肌重量增加。但其雄性激素的作用較淫羊藿為弱。 3.保護應激反應 蛤蚧提取物對受低溫、高溫、缺氧等應激刺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顯著提高自由基代謝酶的活性。
-
3 # 本草世界
蛤蚧味鹹性平;歸肺、腎經;具有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助陽益精等作用;適用於肺腎不足,虛喘氣促,勞嗽咳血,陽痿,遺精等症;一般用量為3~6g,多入丸散或酒劑。
蛤蚧尤其是虛勞咳嗽方面,可謂是療效獨特。可以用蛤蚧1對,貝母30克,紫菀30克,杏仁30克,鱉甲60克,皂莢仁30克,桑根白皮30克,將這些藥搗為粉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次用棗湯服下6克,每天三四次。
除了虛勞咳嗽之外,對於其他咳嗽也效果不錯。比如治療咳嗽面浮,老人肺虛咳喘等症,可以用蛤蚧一對連尾,塗上蜜和酒,放火上烤脆,研為細末,再加上東北紅參等量,研為細末,拌勻,用蜂蜜煉為丸劑,如小豆大,每次服用3克,每天兩次。
蛤蚧的補性其實也很好,補腎壯陽、益氣安神的作用也不錯。對於身體虛弱、食慾不振、失眠健忘、陽痿早洩、肺虛咳喘、夜多小便等症。可以用蛤蚧一對連尾,放在火上烤熟,再用人參或紅參10~20克,放在2000毫升酒中浸泡,七日後開始飲用,每日酌量飲用20~50毫升。
對於蛤蚧的藥用功效,李時珍也對此頗有心得。古人曾有蛤蚧補可去弱,跟人參羊肉差不多。對此,李時珍也這麼認為,蛤蚧補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 ,助精扶羸,功同羊肉。所以很多醫生治療勞損痿弱,著名醫家許叔微治消渴,都用蛤蚧,就是取其滋補的特性。
回覆列表
您好: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也是多發病,病因很多,大多發病期間都利用西藥或噴劑進行緩解治療,在中醫方面最常見的藥就是蛤蚧定喘膠囊、固本定喘片等等之類的,但有很多人用中藥打成粉末,據說效果不錯。西洋參、耳環石斛、蛤蚧按一定比例打粉直接服用或者裝膠囊每天一定量,可以長期服用,對滋補肺腎陰虛,哮喘支氣管炎均有療效。如果有條件也加入少量的蟲草,效果更佳。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中國中醫自古就有對哮喘疾病治療的研究,對於哮喘可以採用綜合的方法進行治療,長遠效果較好,治療同時也需注意生活中應除去過敏源以減少哮喘的發作機率。穩定有啊。不過中醫是治本,所以吃中藥也得慢慢調理,我覺得是起碼要吃一個月吧。我診斷出哮喘的時候,有吃過幾個星期中藥,但我覺得並沒有使我晚上停止鳴喘,就以為中醫沒有用,去看西醫了。哮喘有挺多是因為腎虛引起的,注意愛護自己,保暖吧。看看中醫知道自己體質也好…(個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