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克大夫
-
2 # 健康之初小講堂
食道癌哪些東西不能吃?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佔所有惡性腫瘤(即癌症)的2%。中國食道癌發生率較高,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但近年來40歲以下發病人數有增長趨勢。食道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炎症與創傷、遺傳因素以及飲水、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關。中國因食道癌死亡者僅次於胃癌,對其防治尤其應該加以重視。食道癌患者除接受正規治療外,還應注意科學飲食,保證營養,具體來說就是要牢記9個字——不強嚥,進溫食,多喝水。
1. 不強嚥
癌症患者往往身體消瘦,其中較大的原因是他們的消化功能出現問題,吃進去的食物無法有效轉化為身體需要的能量,這也影響療效和康復。食道癌患者也可能缺乏營養,但與其他腫瘤患者不同,食道癌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並未減退,吃進去的食物是能夠轉化為相應能量的,只是吞嚥困難而不能順利進食。晚期食道癌患者甚至連液體食物都不能嚥下。
當患者出現哽噎感時,不要強行吞嚥,否則會刺激區域性癌組織發生出血、擴散、轉移和疼痛。已確診的早、中期食管癌患者應抓緊時機全面增加營養,給予含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的軟食或半流食,儘可能利用其胃腸道的吸收功能多補充營養。治療期間,對能夠進食者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做到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好採取蒸、煮、燉等方式,並應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進食慾,保證營養。主食可根據飲食習慣、口味,選食包子、餃子、餛飩、麵條等。對於完全不能進食的食道癌患者,應採取靜脈高營養的方法輸入營養素以維持機體需要。
2. 進溫食
放置較長時間、偏冷的麵條最好別吃,牛奶、蛋湯等最好別喝,也不能吃辛、辣、臭、腥的刺激性食物,因為食道狹窄的部位對冷食刺激十分敏感,容易引起食道痙攣,發生噁心嘔吐、疼痛和脹麻等感覺。因此,吃東西以溫食為好。
3. 多喝水
手術後的患者,食管吻合口癒合較慢,應嚴格禁食、禁水,禁食期間的能量需要由靜脈輸液補充。安放十二指腸滴液管者,可於手術後第二天腸蠕動恢復後,經導管滴入營養液,減少輸液量。手術後第五日,如病情無特殊變化,可喝點牛奶或開水,每次60毫升,每2小時1次,逐日增量。術後10~12日改為無渣半流質飲食,但應注意防止進食過快及過量。
很多食道癌或其他腫瘤患者,對維生素C的防癌抗癌作用深信不疑,常自行服用維生素C藥物。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很少有證據支援維生素C的防癌抗癌作用。適當補充維生素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但不應對其防癌抗癌作用期望過高。相反,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還會引起頭暈、乏力、腰痛、頭痛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患者應當多飲水以保證足夠尿量,幫助尿酸結晶溶解,而不是補充維生素C。
回覆列表
食管癌主要是以進食障礙為主要症狀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人們對食管癌患者食物選擇說法不一致,有些人認為食管癌患者由於病症的特殊性,往往會有營養不良的現象產生,過度的忌口會“雪上加霜”,加重病情。而有的人認為,醫學上所講的忌口食物,會使患者產生些不適現象甚 至加重病情。
小克認為食物的選擇可以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來定位,但是對於晚期食管癌患者來講,忌口是必須的,具體原因如下:
1.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常常會引起體內嚴重的炎症反應、體內出血、組織潰爛等多種併發症。這時如果食用“發物”(蔥、蒜、辣椒、韭等蔬菜、禽蛋及魚蝦、魚子等海鮮類食物),無疑會加重以上併發症的病情;同時“發物”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等又是癌細胞繁殖的極好原料,“發物”中所含的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質又能增強癌細胞的活性,加強癌細胞相互間資訊傳遞的能力,使其更有能力大量繁殖及抵抗免疫系統的攻擊。
2.食管癌病人更要禁吃“發物”,這個是沒商地。“鯉魚跳龍門”的故事人盡皆知,正因為鯉魚身上含有許多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質,它才跳得比一般魚類高,也正如此,它才成為一種典型的發物,雖然它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但癌症病人千萬不要吃鯉魚。由於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繁殖的“建築材料”,癌細胞在擴散過程中會大量繁殖,需要大量優質蛋白質來做其繁殖的“建築材料” 這時候禁吃肉類、豆類等食品,可以切斷其蛋白“材料”供應,這樣,癌細胞才有可能大量吸收藥物中的抗癌成分,從而達到抑制癌細胞繁殖,殺死癌細胞的目的。
3.有些醫生要求患者禁吃糖類、脂肪類的食物,其原因在於惡性腫瘤由於快速生長,對能量的需要遠遠高於正常組織,它需要分解大量的糖及脂肪來補充能量,禁吃糖類、脂肪類食品,等於切斷其能源供應,可以有效地抑制其生長繁殖。
總的來說,人們常說的“發物”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食管癌患者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食物,另外,在進食過程中要以軟食為主,減少對癌腫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