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拾文書法
-
2 # 寶貝故事匯1
首先,一定要分辨孩子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這樣措施也就相應而來——
第一種情況:
我們在設計行為干預方案之前會先做行為分析,如果在行為分析中發現,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是由於學業要求太高,那我們就一定要把他的作業、他的考試,以及他在班上老師進行的提問內容等,都換成孩子能夠接受能夠達到的水平。
第二種情況:
如果是老師或者同學們態度不好而造成孩子傷心,或是孩子表達憤怒的方式不合適。那就要從他的環境入手,一定要給這些普通班的老師和同學們普及自閉症的常識,因為他們可能真的是不知道、不瞭解。所以我們要組織專業人士給他們講解我們孩子的特點在哪裡?長處在哪裡?怎麼樣讓孩子能更好地融合在普通班裡,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第三種情況:
如果孩子是因為語言能力不夠或是缺乏這方面的練習,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就要提供相關的訓練。讓孩子透過模擬訓練或角色扮演等,幫助他們練習憤怒時、不高興時,應該怎麼跟老師表達出來,以及怎麼跟老師講才能夠得到自己需要的幫助。
此外,我們在行為干預方案上還常常用到的一點就是——獎勵,一定要及時獎勵。
當老師某一次看到孩子跟其他同學有衝突,他能夠清楚的告訴老師時,那老師一定要及時反饋!
“非常感謝你!這次他說了那麼難聽的話,你沒有還嘴也沒有還手,而是過來告訴老師,老師真的非常為你感到驕傲!你的這種處理方式真的非常得當!”
所以,當孩子出現正確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的鼓勵他,只有這樣,當類似的事情發生時,孩子能夠使用這種處理方式的頻率才會增多。
但是我們也不能光給予口頭鼓勵,還要有具體的鼓勵。比如孩子原來一天總會出現兩三次動手打人的現象,而現在一天都沒有一次,或是從兩次減少到一次。那老師在給孩子一個及時的口頭鼓勵之後,還要有一個具體的鼓勵。
比如孩子特別喜歡電腦,那我們可以在課堂的最後5分鐘,給他自由時間,讓他玩一會電腦;或是他喜歡看書、聽音樂,那就最後給他幾分鐘的自由時間,看喜歡的書、聽喜歡的音樂等。
這些就是根據孩子的喜好,來給他設計一個非常小的、清楚的目標,當一天結束時再給予具體的獎勵。
做情緒干預時
家長和老師們需要注意這幾點
⬇️
但是,對於學齡期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們在做行為和情緒矯正或者情緒行為干預時,我有幾點要提醒大家:我們在告訴孩子不要這樣做時,一定要給他另外一個工具——他要怎麼做?
因為我們常常說不要這樣做,但卻沒有給孩子一個替代行為,當他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時仍然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樣的話管等於沒管。
所以,我們在糾正孩子的情緒或者行為問題時,一定要搞清楚,我們有沒有給孩子合適的活動,有沒有給他合適的訓練,或是有沒有教給他在生活中處理這些挫折感或衝突的工具,孩子有沒有這些?這是我們家長和老師都要考慮的。
在孩子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時,我們要學會先接受孩子的情緒。
“你看上去真的是非常生氣。”
或是
“你看上去真的很傷心。”
然後再告訴孩子,我們在傷心的時候可以怎麼做。
比如你上次在家裡傷心時,就過來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事,其實在學校裡你也要這樣告訴老師的。
一定要讓孩子在翻來覆去的互動中,學會這種表達方式!孩子的心裡就會這樣想:我上次發脾氣時,老師告訴我要這樣做,下次發生類似情況,我又忍不住發脾氣了,老師還是告訴我要這樣做。咦!我這次這樣做了,老師好高興,還為我感到驕傲!
此外,老師和家長還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在糾正孩子的情緒或者行為問題時,有沒有幫孩子找到成就感和歸屬感?我自己非常堅信的一點:趕走黑暗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光明!
給孩子成就感和歸屬感很重要!
幫助孩子從自身的能力和愛好出發,找到最適合他自己的活動,即成就感。去發現孩子擅長的東西,孩子喜歡什麼?喜歡畫畫還是喜歡音樂?一定要幫助他找到既喜歡又擅長學起來還比較快的東西,那麼這件事情就會給孩子帶來成就感。
另外一種就是環境中的歸屬感。如果孩子在學校或家庭的環境中,接觸到的人百分之八九十對他都很寬容、理解、支援和鼓勵,那這樣的孩子,他出現行為和情緒過激反應的機率就會小很多。
我們要知道,成就感和歸屬感,是每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要素!
回覆列表
學生上課有牴觸情緒架不住“三板斧"。
第一板斧,套近乎。大多數孩子扺有牴觸情緒是和老師或家長鬥氣,老師和學生套套近乎,就能消除這種情緒。
第二板斧,竄柳樹。在大家面前正面表揚,學生覺得自己還有這麼好處,在同學面前也就不好意思再有牴觸情緒了。
第三板斧,尋病根。學生有牴觸情緒可能來自各個方面,教師只有弄清楚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徹底解決牴觸情緒。
解決任何問題,辦法總是有的,切忌放任自流,順其發展,那就把學生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