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淨心修道
-
2 # 使用者69152465481
也不盡然。王安石也是唐守八大家之一,不是也當宰相了嗎?歐陽修,范仲淹也是著名文人,也都是朝廷重臣,範好像也當過參知政事(副宰相)。當然如杜甫所言,"文章憎命達″,一些本有相當造詣的文人,身居高位以後,忙於趨炎附勢,爭權奪利,再也寫不出好文章了,也是事實。
-
3 # 七月流火140400643
許多人都會把文學才能和政治才能等同起來。這與中國兩千多年來以文學選拔人才的制度有關係。但是,政治才能和文學才能是有很大不同的。對當官的人來說,能否當一個好官,更重要的是政治才能,而非文學才能。
文學才能在現實政治中,更多是錦上添花的作用。政治家與文學家在人格特質上,是有很多不同的。其中一點是,政治家一般不會對人事的隨意褒貶,要喜怒不形於顏色。因為當官不可能事事躬親,必須要用各種不同性格的人來完成各種不同的任務,所以,當官的第一要務是用人,同時也要能知道各類人的優點,包容他們的缺點,使之能夠在工作中揚長避短。
而文學家不一樣,文學家必須有真性情,必須要品評世事,褒貶人物。而評品世事,褒貶人物的結果,常常會在無意之中得罪人的。《道德經》中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意思是說,話多的人,運氣常常不好。杜甫說的“文章憎命達”,意思也差不多,文名滿天下的人,大多官運不會亨通。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不僅僅是蘇東坡一人而已。
蘇東坡是當之無愧的大文豪。與一些空有文學才能而沒政治才幹的人相比,蘇東坡不但文才出眾,而且還有很強的政治才能。他在任地方官是體現做出的政績就可以證明這一點。蘇東坡一生倒黴,確實是與文名太盛,遭人忌妒有關。而蘇東坡自己又常常自恃有才,口無遮攔,無意之間就把人得罪了。這種口無遮攔的性情,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就是不穩重,對於一個文學家來說,就是體現童心童趣的真性情,正是文人的可愛之趣。
蘇東坡因口無遮攔得罪人的事情有很多。這裡舉個例子。司馬光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為其辦理喪事。朝廷裡的文武大臣要過府弔唁。按一般規矩,弔唁者靈前下拜,孝子要跪拜還禮。蘇東坡去祭拜的時候,發現司馬光的兒子沒有還禮,便問其原因。回答說,是大儒程頤(字伊川)讓他不必還禮的。原因是,孝子因喪父之痛,六神無主。無法嚴格按禮法實施,所以,可以不還禮。蘇東坡聽後,當場給程伊起了個外號:“鄙俚糟糠叔孫通”。讓當時在場的程伊很沒面子。在蘇東坡來說,這只是一個小玩笑,無傷大雅。但程伊心裡會不會不決,就很難說了。
因為蘇東坡太聰明瞭,文人雅集之時,只要他在,別人就甭想出風頭了。在文人群集的大宋朝廷裡,遇到蘇東坡,大約真不是什麼愉快的事情。因為蘇東坡名氣太大了,太聰明瞭,無論什麼事情,只要他說上一言半語就會天下傳揚,甚至流傳千古。比如他的朋友張先八十歲的時候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蘇東坡做詩打趣:“鴛鴦被裡成雙日,一樹梨花壓海棠”。使得張先同學老牛吃嫩草的事蹟千古流傳。
陳季常本來是他的好朋友,大約看到人家兩口子感情比較好,蘇東坡又寫詩打趣: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地心茫然。短短十來個字,就把陳季常同學立為千古怕老婆的典範。
我們今天讀到蘇東坡這些天才話語的時候,能感覺到他的可愛、可親。可是當時和他生活在一起的這些朋友們,不知是該討厭他還是喜歡他。
打趣朋友,可能沒有太大問題,可是如果把朋友間的生活小事中的打趣,改為國家的政治事物,就有點危險了。蘇東坡的烏臺詩案,雖然有政敵和小人們忌妒的原因在內。但最主要的還是他自己的政治態度決定的。文人的真性情,讓他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會掩蓋自己的政治觀點。因此,一輩子受打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但蘇東坡是這樣,許多一流的大文學家都有這個毛病。杜甫是這樣,李白也是這樣。寫《滕王閣序》的王勃也是這樣。這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只有體現真性情的文學作品,才能打動人心。所以,一流的文學家,必是有真性情的人。文學是可以感情用事的,也必得感情用事。而政治是絕不能感情用事的。因此,處事圓滑,八面玲瓏的人,肯定是成不了一流文學家的。
以上說的只是大體,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三國時期的曹操,還有現代的毛澤東主席,他們都是一流大政治家,同時也是一流的文學家。
回覆列表
蘇東坡一代文豪,詩詞蓋世,文名滿天下。可宦海幾經沉浮,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寫詩譏諷新政,被捕入獄,及乎喪命。
神宗死,司馬光當政,又為新法言好,不應一概罷去,遭光不滿外調杭州。硩宗紹聖元年,新黨復出,橫遭報復,被貶惠洲。
怎耐生性曠達,真性情中人。在文學上主張有為而作,“言當世之過,鑿鑿乎如五穀必可療飢,斷斷乎如藥石可以伐病“。提倡自然平易的文風,散文,詩詞,書畫均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只是不諳為官之道,新舊兩黨,兩邊都不靠,這也是仕途不順的根本原因。可仕途失意,詩文興。歷史上去看,大都如此。
試看:李白,杜甫,四大名著之作者,那部著作是當官之人所作。有所得必有所失。只有歷盡苦難,當有醒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