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說的是漢朝建立時的: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韓信 韓信(約前231-前196),漢族,古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人。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歷任大將軍、左丞相、相國,封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漢高祖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韓信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處死於長樂宮鍾室。 宋《太平寰宇記》:“韓信城:信本此(淮陰)縣人,其冢宅處所並存,後受為侯,因築此城”;“南昌亭:在(山陽)縣西三十里”。南宋《輿地紀勝》:“韓王莊:在淮陰縣東北,與廟駟鋪相連,西接八里莊,自昔相傳以為韓信生於此”。韓王莊、韓母墓、韓信城、南昌亭均在今清浦區境。 韓信畫像(16張) 今淮陰區甘羅城為秦漢淮陰縣城所在地,但並非韓信出生地。今淮陰區原為清河縣,只有後來從山陽縣(元至元二十年淮陰縣併入山陽縣)劃得的古淮河南的一小塊地方屬古淮陰縣,而區政府所在地王營鎮及90%以上的地方實際位於淮北,歷史上不屬古淮陰縣。秦漢時期的淮陰縣位於淮南,秦淮陰縣的範圍大致包括今天的清河區、清浦區、楚州區(縣治所在)、洪澤縣全部以及淮陰區碼頭、南陳集、趙集的部分地區。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後,今楚州區地屬由淮陰縣分出的射陽縣。今淮陰區古淮河以北地在秦時屬淩縣(治今泗陽縣眾興鎮凌城村),漢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後,屬由淩縣分出的泗陽縣(治今淮陰區三樹鎮境)。 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為漢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 張良是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他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為其主要“智囊”。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張良畫像(1張) 張良先祖原為南韓穎川郡貴族其祖三代為韓丞相本姓韓。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南韓,結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蘇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遊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申徒。以韓申徒之職率軍協助平定關中,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蕭何 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 蕭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 蕭何出生於秦泗水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東護城河西岸,現蕭何宅遺址尚存。蕭何年輕時去小沛任功曹,這是負責縣裡某項事務的主要吏員。他平時勤奮好學,思想機敏,對歷代律令頗有研究。他性格隨和,很善於識人,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其中秦泗水亭長劉邦,捕役樊噲,書吏曹參,劊子手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名將周亞夫的父親),由於他們年齡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對劉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見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是位大貴之相,所以對他格外佩服,並曾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傑雲集響應,天下大亂。此時的蕭何仍在小沛當功曹,他和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時常聚會,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展,並暗中與在芒碭山中的劉邦保持著聯絡。
“漢初三傑”,說的是漢朝建立時的: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韓信 韓信(約前231-前196),漢族,古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人。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歷任大將軍、左丞相、相國,封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漢高祖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韓信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處死於長樂宮鍾室。 宋《太平寰宇記》:“韓信城:信本此(淮陰)縣人,其冢宅處所並存,後受為侯,因築此城”;“南昌亭:在(山陽)縣西三十里”。南宋《輿地紀勝》:“韓王莊:在淮陰縣東北,與廟駟鋪相連,西接八里莊,自昔相傳以為韓信生於此”。韓王莊、韓母墓、韓信城、南昌亭均在今清浦區境。 韓信畫像(16張) 今淮陰區甘羅城為秦漢淮陰縣城所在地,但並非韓信出生地。今淮陰區原為清河縣,只有後來從山陽縣(元至元二十年淮陰縣併入山陽縣)劃得的古淮河南的一小塊地方屬古淮陰縣,而區政府所在地王營鎮及90%以上的地方實際位於淮北,歷史上不屬古淮陰縣。秦漢時期的淮陰縣位於淮南,秦淮陰縣的範圍大致包括今天的清河區、清浦區、楚州區(縣治所在)、洪澤縣全部以及淮陰區碼頭、南陳集、趙集的部分地區。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後,今楚州區地屬由淮陰縣分出的射陽縣。今淮陰區古淮河以北地在秦時屬淩縣(治今泗陽縣眾興鎮凌城村),漢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後,屬由淩縣分出的泗陽縣(治今淮陰區三樹鎮境)。 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為漢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 張良是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他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為其主要“智囊”。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張良畫像(1張) 張良先祖原為南韓穎川郡貴族其祖三代為韓丞相本姓韓。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南韓,結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蘇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遊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申徒。以韓申徒之職率軍協助平定關中,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蕭何 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 蕭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 蕭何出生於秦泗水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東護城河西岸,現蕭何宅遺址尚存。蕭何年輕時去小沛任功曹,這是負責縣裡某項事務的主要吏員。他平時勤奮好學,思想機敏,對歷代律令頗有研究。他性格隨和,很善於識人,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其中秦泗水亭長劉邦,捕役樊噲,書吏曹參,劊子手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名將周亞夫的父親),由於他們年齡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對劉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見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是位大貴之相,所以對他格外佩服,並曾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傑雲集響應,天下大亂。此時的蕭何仍在小沛當功曹,他和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時常聚會,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展,並暗中與在芒碭山中的劉邦保持著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