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大致知道是個音調問題。
11
回覆列表
  • 1 # 麟角1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的格式,稱格律。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是詩詞中用字的聲調;所謂聲調,就是語言的高低、升降和長短,即韻律。漢語有四種聲調:平上去入。平是平調,上是升調,去是降調,入是短調。區別平仄很簡單:不平就是仄。如果五律是平起,那麼首句第一、第二字應用平聲;反之,如果是仄起,那麼首句第一、第二字應用仄聲。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詩詞說起來太多,就說對聯吧,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字一音。但也可以按照律詩的要求,在平仄對仗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說,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必須要按平仄相對應。對聯尾字“上仄下平”,也叫“仄起平收”。一副中規中矩的對聯,猶如馬蹄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讓人讀起來,鏗鏘揚抑。例如:

    幾朵白蓮浮水面,一枝紅杏出牆來。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2 # 鐵騎無聲

    平仄就是指漢字讀音聲調的揚抑。創作近體(格律)詩,及作對聯、填詞,都對使用的字詞的平仄作出了規定。

    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頒佈的【中華新韻】規定:漢字的平仄由每個字的漢語拼音聲調決定,漢語拼音聲調為一聲和二聲的字為平聲,三聲四聲的字為仄聲。如漢語拼音Ba有扒、拔、靶、爸四個聲調,扒和拔就是平聲,靶和爸就是仄聲。同樣:星期天、春分、金秋…,這些字都是一聲,同學、文明、遼寧…這些字都是二聲,上述例詞都是平聲。而魯莽、孔府,是三聲,破裂、樂器、道具,都是四聲,這些例詞都是仄聲。

    明白了什麼是平仄,再按照格律詩、詞、對聯的平仄要求,去選擇所用的字詞的聲調,就算是合乎平仄了。再舉一個對聯的例子:有半輻對聯是:“夕陽落西山,”聯語的平仄是:平平仄平平。尾字平收,應該是下聯。有人對了另半輻:紅日出東山,平仄是:平仄平平平。顯然,作者根本沒有注意平仄關係。按規矩,其上聯應該是:仄仄平仄仄,才合格。我對了一句:偃月出北海,雖然意境談不上多高,但無論聯意,還是平仄,其碼都還合乎規矩。

  • 3 # mr-xiguo

    問主所列標題下的表格,可能是某韻書上的一角。江講巷剝(角)聲調分別是平上去入。平仄是什麼?平仄就是人們聲音聲調的人為劃分。

    在寫律詩、填詞 和擬寫對聯時,要講究聲調的平仄。在過去,平聲有陰平和陽平;仄聲中另外分出個“入聲” 。現在普通話沒有了入聲,統一歸為仄聲,寫詩填詞的平聲也不強調區分陰平陽平。

    至於怎樣劃分聲調的平仄,前人有過很多專論,現在也有不少的專家學者,網路也比比皆是。我把本問題的兩條跟帖與大家分享,也算是一次作業。

    普通話分平仄,依每個音節的四聲去分,第一丶二聲為平聲,第三、四聲為仄聲,大部分不會錯,要錯就錯在部分屬於白話入聲的字基本上都歸入了普通話平聲了。如入聲的“結、罰、蠍、發”等字。在過去的一些詩詞中,有些特別喜歡使用入聲韻,如小令《憶秦娥》,柳宗元的《江雪》。(如毛澤東《憶秦娥 婁山關》中的"列、月、咽、鐵、越、血",《江雪》中的"絕、滅、雪")

    漢字的平仄區分有新舊兩個標準。新的是中華詩詞學會制定的《中華新韻》,舊的是《平水韻》。

    廣州話(白話、粵語)有九個聲調,但不是每個字(音節)都有九個聲調。1芬、2粉、3糞、4墳、5憤、6份、7沸、8(發)、9佛,前面九個字分別是白話"芬"字這個音節的九個聲調,(其中"發"不是“芬”的音節,但其聲調是第8聲,和“芬"的音節相近) 分別是1至9聲,其中第1和第4聲是平聲,其它是仄聲。在仄聲中,第7、8、9聲是入聲。 不是白話區的人讀後是"一頭霧水”的,不奇怪。不知這算不算題外話。

    現在在詩詞對聯創作中,要不要強調平仄有較大的爭論。我的意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是依一定的共識定下來的格式文體,這種格式就是人們常說的“遊戲規則”,有了規則我們應當共同遵守。當然,有時偶爾違規也在所難免,但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視,而不是無所謂。要熟練掌握平仄的區分有一定困難,只要多練多記總會有進步。

  • 4 # 謝小樓

    聲調是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其中,高低和升降是主要因素。

    古代漢語有四個聲調:平、上、去、入。平聲就是詩歌中的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就是詩歌中的仄聲,按照字義,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現代普通語裡,已經沒有入聲了,在一些方言裡,還保留得有入聲和古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用粵語讀古詩特別好聽,很多我們現在讀起來不押韻的詩用粵語讀起來就押韻了,因為粵語保留了很多入聲字,粵語也跟古代漢語比較接近。

    現在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陽平合起來,就是古代的平聲,上聲跟去聲跟古代語裡的上聲去聲是一樣的。古代漢語的聲在普通話裡被劃入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中。所以現代漢語的平仄為:

    平——陰平、陽平。

    仄——上聲、去聲。

  • 5 # 曹網亮

    證為實,首先必須弄清夢:詩、聯之關聯與驅分,次後,證例實評?……!千百年之論,該有佐證?……。大家們,煩勞!

  • 6 # 吾才是傻瓜

    平仄相間和相反 :

    對聯若是要音節和諧,聲韻鏗鏘,也要依照近體詩的格調講究用字的聲律。聲就是平仄,是對漢語聲調最低的概括。律就是平仄排列的規律,但並不一定非要像律詩那樣有著固定的位置。能排列得像音樂的旋律那樣有節奏、有起伏、有抑揚,給人以美感。因此。對聯的聲律也是必不可少的。對聯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弄清文字平仄是怎樣劃分的,哪些字屬於平,而哪些字又屬於仄的問題。

    文字定四聲,分平仄,是由南朝時期的沈約所起。

    沈約將文字讀音的清、濁、升、降、短五韻中的清韻劃為上平聲,濁韻劃為下平聲,升韻劃為上聲,降韻劃為去聲,短韻劃為入聲。其中上平下平為平聲,上去入三聲為仄聲。從此以後,凡是要寫作韻文者,都要以其為標準,之後的歷史中,雖然有所變化,但南宋時期劉淵編定的詩韻(世稱平水韻)問世以來,一直使用到了今天,所有寫作舊體詩詞和對聯用的平仄聲律都要依照於它。它分上下平各十五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共一百零六韻。想知什麼字是平,什麼字是仄,翻開詩韻一看,凡入東、冬、江、支、微、魚、虞、齊、佳、灰、真、文、元、寒、刪、先、蕭、餚、豪、歌、麻、陽、庚、青、蒸、龍、侵、覃、鹽、鹹等三十個平聲韻的字都是平聲,其餘七十六韻都是仄聲。

    那麼,如果沒有詩韻在手該怎麼辦?這裡列舉了三個辦法來區分字的平仄。

    一、根據《康熙字典》中所分四聲的歌訣來辨聲劃分。歌訣說的是 :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意思是說平聲字聲音讀起來舒長而響亮,如東、風等 ; 上聲字聲音讀起來上揚而重濁,如董、總等 ;去聲字聲音讀起來感覺是輕輕送出,分明而尾長,如仲、用等 ;入聲字音節讀起來極短,甫發即收,如欲、六等。這樣分類雖然不是很科學的,但是掌握了這種方法,便可掌握很多字的平仄了。

    二、用分韻撮要辦法,以四聲為序,順口押下去,如東、董、凍、篤,江、講、絳、覺,支、紙、置、節,魚、雨、御、月、佳、解、介,蕭、小、笑,先、銑、線、屑,英、影、應、益,兼、檢、劍、劫等,凡是第一個字屬於平聲的都能押下去,順序為平上去入聲,三音的為平上去聲,第一音是平,剩下的則都是仄聲了。凡以仄聲字為第一音是押不下去的。如以巧、馬、敬、送等起押都不行。

    三、在《辭源》內查詢,此書給每個字都標註了某聲、某韻,一查便字字分明。但同時還要注意多音多義、異音異義的惡、興、勝、應、徵等和異音不異義的看、望、患、忘、聽等字的區別。這些在詩韻詞書都已經標明,在查詢的時候多加留意就可以了。

    只要掌握了上面所說的幾種區分文字平仄方法,那麼任何字的平仄都難不倒我們了,也不會發生錯用的現象。另外還需注意的是,我們平時所用的韻書,以上面所說的一百零六韻為準,新編的仄韻則是以現代漢語為標準,兩者相差很大,不適用於此。

    對聯平仄的排列 :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其,一詞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