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酒冷859
-
2 # 傳統銀文化
有人說金庸小說好,有人說梁羽生的好,我們從人氣,文筆,宣傳面等角度來做一下對比,或許能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一、金庸先生的優點如下
1、小說中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的精髓也相容吸納了西方小說的一些思想與流派;其對武俠小說最大的貢獻是將中國的古典文化完全融入了武俠小說中,其中最出色的是金庸先生所創造的武功招數,在金庸之前武功的名稱單調而重複,但是在金庸的手下卻一改舊風,將琴(笑傲江湖),棋(天龍八部的逍遙子)、書(神鵰俠侶的朱子柳)、畫(笑傲江湖的丹青子),甚至創造了例如百花錯拳,黯然銷魂掌這些心情武功套路,而且對於過招的描述更是讓我等看的如痴如醉。
2、故事情節盤枝錯節,神來之筆層出不窮,往往金庸的小說起首皆看似普通,平平無奇,越是到後面越是紛繁複雜,情節變幻莫測,峰迴路轉,看得不忍釋卷。代表作木莫過於射鵰三部曲以及天龍八部。
3、對於情感的描寫與心理的描寫登峰造極,金庸的小說中有不少的古文詩詞,其中也有一些是金庸個人自己填詞之類的,這些輔助的運用對於情感的描寫與烘托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神鵰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句詞也恰恰是因為金庸的小說而廣為流傳。如果留心的話,應該讀讀天龍八部的四十回目,金庸的寫情之老到與毒辣,無人能比。
4、不斷的求新求變,許多人對古龍,溫瑞安的求新求變頗為肯定與讚賞並視為對武俠的最大貢獻,而實際上我對此觀點不以為然,真正對武俠小說的求新求變功勞最大者乃金庸,須知道,古龍與溫瑞安對於武俠的求新求變只是流於文字的寫法上,而對武俠這個主題並無多少實質性的貢獻,這點從兩位的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大量雷同可以看出,而今用對於武俠的求新求變確實從武俠這個詞語本身來入手並經入佳境的,如果把金庸的作品從頭到尾瀏覽一遍的話,應該有這樣的印象,從早期的《書劍恩仇錄》的正邪對立並以漢族的代表人物陳家洛作為主線的情節,到中期的《天龍八部》的契丹族的蕭峰作為歌頌並讚揚的物件,到後期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中的雜種韋小寶這個絕世大英雄作為主角,金庸不斷的在摒棄狹隘的民族觀,從《飛狐外傳》中的江湖恩仇到《射鵰》中的民族抵抗,今庸在不斷的詮釋與修正“何為武俠”這個詞語的概念與範圍,而這兩點正是金庸書最大的魅力所在。而早期的一些武俠小說對於武俠的定義就是江湖恩仇與廝殺,而金庸向我們展示了武俠世界不僅僅是血腥的廝殺,更多的是一些讓我們為之振奮,為之心動的元素。
5、對於武俠故事的定位,早期的武俠小說對於主人公的武功總是這麼幾個套路,要麼誤服千年靈芝,要麼被退隱江湖的武林怪傑輸入一身內力而猛然傲視武林,更有多個美女投懷送抱,最終大仇得報,美女得抱,爽哉爽哉,此類小說看得最多的是“幾甲子功力”“俊朗”這類的單詞,而在金庸梁羽生時代對這個情況一掃而空,尤以金庸作品中對於愛情堅貞的這個定義最為催人淚下,唯一例外的是韋小寶這個傢伙,得到了七個美女老婆。
梁羽生可以用一個“四平八穩”來形容他在武俠中的地位,不可否認,梁羽生對於新派武俠的貢獻功不可沒,他的龍虎鬥京華的問世開始改寫了武俠小說從環珠樓主,平江不肖生時代所締造的武俠神化,把武俠小說的人物平民化,真實華,這點影響了後來的金庸以及所有的武俠小說作家,這點上樑羽生功勞是很大的。
二、梁羽生的作品在早期的人們讀來賞心悅目,但是對於我這樣年齡的人讀來卻不是很吸引,我認為的主要缺陷有:
1、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正邪十分明顯,不管是名字,擅長的武功都一眼可以看出這個人物的正邪。
2、故事情節的拖沓性,梁羽生的故事往往大量的延續並展開,從爺爺寫到父親寫到兒子寫道孫子寫到重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初看還覺得新鮮,看到兒子輩的時候就有點忍不住了,看到重孫子都出來的話更是怒火攻心了,梁羽生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其父輩或者師傅大多在上一個故事都是作為主角來寫的,這點上早就了梁羽生小說的永遠無法大氣的一個缺陷。
3、敘述的歷史化,同樣的借鑑歷史作為武俠的輔助,金庸對於歷史的借鑑總是採用一分實,九分虛,卻讓人讀來頗為相信,但是梁羽生對於歷史的借鑑卻採用的是五分實五分虛甚至更多的實更少的虛,讓人讀得時間長了覺得像在看歷史小說一樣,這點正是梁羽生小說致命的缺陷。
4、寫外過多,寫內過少,在梁羽生的小說中,很少能看到大段大段的內心描寫,而對主人公的行為以及語言卻傾注了大量的筆墨,要知道,缺乏內心描寫的文字遠遠沒有內心豐富的來得更能感染讀者,這點上與金庸對比起來,差距十分的遠。這也是梁羽生雖然成名早於金庸但是盛名遠遠不及金庸的原因。
梁羽生像一個武者,而金庸如同一位儒者。
你怎麼看?
回覆列表
早期二者的作品差距並不大,但從射鵰三部曲開始,金庸的格局和梁羽生逐漸拉大差距,金庸用武俠來詮釋家國情懷,而梁羽生依舊停留在章回武俠寫情和義,到金庸後三連的笑傲天龍,金庸已站在武俠之巔一覽眾山小,到鹿鼎記,金庸嘗試脫離武俠範疇寫出了半武俠版的官場現形記,後期作品,從文字到內涵金庸完爆梁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