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十資料
-
2 # 波士財經
中俄天然氣管道即將完工,確實意義重大。
首先,是我們國家能源多元化的需要。 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我們國家能源儲量不算少,但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氣方面,數量也不少,但用人口以平均,才知道我們在能源方面真的是“窮國”。以前能源大部分是海雲進來,包括中東、澳洲、北美等。尤其是中東地帶,更是重中之重。但這樣區域單一的供應,對能源安全有很大的挑戰。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石油,可以進一步豐富我們國家能源多元化的手段,有助能源安全。
其次,海運能源受不少因素影響,成本比較高。管道運輸造價雖然很高,但一次建成,長期使用,有助於降低能源價格。而且管道輸油量又快,這對於能源保障有巨大意義。
第三,中俄之間有了能源管道,對中俄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俄羅斯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國,但以前都是出口歐洲方向,這對於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安全也有極大的隱患,透過管道輸送中國之後,對俄羅斯是大有裨益。而中國也可以透過管道天然氣,與俄羅斯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關係,這樣對雙方的戰略互信,有重大意義。
最後,管道運輸的是天然氣。 伴隨經濟發展,國家對環保越來越重視,天然氣使用量越來越大。天然氣也算是屬於一種清潔能源,因為廢氣排放比較少,燃燒時候排放的二氧化碳、硫、粉塵等汙染物,相比其他化石燃料,將少100%,有助於環境保護。
-
3 # 江淮聖手
據彭博新聞社透露,中俄天然氣管道即將完工,俄羅斯預計將於2019年12月20日向中國供應天然氣。那麼,此舉將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首先,有利於兩國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中俄天然氣管道順利完工,是兩國長期睦鄰友好的結晶,基於互利合作、平等相待、互惠共贏的理念,兩國緊密協作,攻堅克難,由此推進了兩國關係長足發展。
其次,有利於雙方實現資源共享。俄羅斯是能源大國,天然氣資源極其豐富,而華人口眾多,市場廣闊,對天然氣需要量居高不下,開展天然氣管道建設,便於實現優勢互補。
再次,有利於雙方實現多樣化。俄羅斯天然氣向來以供應歐盟為主,中俄天然氣管道的鋪設,必將為俄羅斯實現能源輸出多樣化提供了可能;而中國的天然氣也由此實現了進口多樣化,這就為穩定能源供給創造了條件。
最後,管道建設更安全可靠。中俄天然氣管道的鋪設,既環保又安全,這是基於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謀劃的結果,比起陸運、海運更有效也更持久。
-
4 # 彩鋼鋼構鐵藝
中俄天然氣管道即將開通,對中國來說擴大能源結構,穩定能源市場都有積極的意義。關鍵是不能讓俄羅斯以供氣做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歐洲的氣荒應該讓我們吸取教訓。要使能源結構穩多元化,不要俄一斷氣,中國就成了"氣管炎"。
-
5 # 砂漠石隨談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起黑龍江黑河市途徑中國九省市區,止於上海市。新建管道3170km,並行利用已建管道1800km。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建成,對中俄兩國,具有重大的意義。
首先,從能源安全方面講。天然氣管道的開通,可以有效降低中國對中東戰亂區及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能源依賴。實現天然氣進口的多元化,並減少對海上通道的依賴,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穩定的能源供給對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意義重大。
其次,從能源結構方面講。我能源結構正面臨深刻變革。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建成,對提升中國清潔能源供應量,最佳化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改善大氣環境,治理空氣霧霾,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都將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東線每年可以引進38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對燃燒煤炭而言,可以有效減少16378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182萬噸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46萬噸氮氧化物及84萬噸粉塵的排放。
最後東線管線的開通,還意味著中俄雙方的互信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兩國可以更好地合作,以應對美國的霸權挑戰。
回覆列表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展望,跟該公司輸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建設有關。據稱,管道建設專案目前已經完成了99%,預計最早將於今年12月份開始向中國輸送天然氣。其實,在去年9月份該公司就宣佈這條管道在俄羅斯境內部分已經基本完工,而在中國部分的管道從2017年4月份開始修建,也已經差不多快完成了。這一管道專案投資了1475億盧布,正式運營後每年將向中國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
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非常龐大,據估算,到了2040年,中國至少需要6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要靠進口來解決。目前中國進口的天然氣主要來源於印尼、卡達以及從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國家也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那就是澳洲。
對於中國來說,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裡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如果過多進口某一個國家的天然氣,一旦該國斷供了,後果很嚴重。
不管是俄羅斯還是澳洲,都是看中了中國龐大的天然氣市場,不同的是,中國從澳洲進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氣(LNG),而從俄羅斯進口的主要是管道天然氣。增加了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後,中國的天然氣供給會更加有保障一點,能夠降低某國突然斷供對中國天然氣價格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