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ech數碼科技愛好者
-
2 # 一我一才
長久以來,手機顯示屏的材質被LCD和OLED二分天下。這兩年,OLED屏手機的佔比越來越大,尤其是在高階市場。作為手機螢幕,OLED和LCD各有各的優點,兩者在多個環節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手段,比如PWM和DC這兩種螢幕調光方式。
DC調光是一種調節亮度的方式
為了讓使用者在不同光線條件下正常觀看手機上的內容,螢幕需要相應地改變亮度。其中一種調節亮度的方式就叫“DC調光”。
DC調光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透過提高或降低電路功率來改變螢幕的亮度。功率 = 電壓 x 電流,所以改變電壓或電流都能改變螢幕亮度。
PWM調光是另一種調節亮度的方式
在PWM調光螢幕上,調節亮度並不靠改變功率,而是靠螢幕的亮、滅交替。PWM調光螢幕點亮時並不是持續發光的,而是在不停地點亮、熄滅螢幕。當亮、滅交替夠快時,肉眼就會認為手機一直在亮。
在螢幕亮、滅的過程中,滅屏狀態持續時間越長,螢幕給肉眼的觀感就是亮度越低。點亮的時間越長,滅屏時間就相應減少,螢幕就會變亮。
亮、滅交替的速度越低,對人眼造成不利影響的可能性就越大。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人對於“閃爍”的敏感程度不同。比如看同一塊PWM螢幕,有人沒事,有人就會感到疲勞。如果你屬於眼睛十分敏感的那部分人,你可能就需要使用高頻PWM調光手機,甚至DC調光手機了。
PWM也分高頻和低頻
很多人認為亮度越低,PWM調光的頻率就越低,就對眼鏡不好,這是錯誤的。因為對於PWM屏來說,影響亮度因素只有“亮屏和滅屏在一個閃爍週期內所佔的時長比例”。不管閃爍頻率快慢如何,只要保證在一個閃爍週期內的亮、滅時間比例不變,螢幕亮度就不變。
舉個例子,閃爍頻率低的PWM螢幕能達到50尼特(亮度計量單位)的亮度,閃爍頻率高的PWM螢幕同樣能達到。此時,高頻PWM就對人眼更健康,只有極少數人會因為高頻PWM的閃爍而感到視覺不適,這部分人需要DC調光螢幕。
回覆列表
近幾個月關於LCD和OLED的爭論逐漸減少,取而代之是另一個關鍵詞——DC調光。如今各大廠商都跟進了這一功能,甚至在釋出會不惜用幾頁PPT去介紹它。雖然很多人都在吹DC調光,但是實際上很多人並不清楚為什麼要DC調光,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
不論是之前的LCD和OLED,還是現在的OLED DC調光,其最核心的訴求都是保護眼睛。DC調光透過調整螢幕電壓或電流,也就是改變功率的方式來控制顯示亮度。在LCD螢幕上直接調節背光板的亮度即可,因此可以輕鬆實現全域性DC調光。而OLED螢幕和LCD最顯著的一個區別,就是OLED沒有背光板,每個畫素都是獨立發光。如果直接調節功率,在低亮度下就會出現顏色不均、顯色不準等問題。
PWM調光則解決了DC調光低亮度下的問題。PWM調光可以在不改變功率情況下,透過控制螢幕在一定的頻率上交替閃爍,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達到連續顯示的效果。簡單來說,PWM調光就是亮、滅、亮、滅不斷交替,透過改變交替時間來改變螢幕亮度,這也就使得PWM調光會出現頻閃的問題。這正是大家拒絕PWM調光的核心所在。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這些頻閃是肉眼不可見的,只有拿手機攝像頭對著螢幕的時候可以看到條紋,那麼頻閃對人眼會有影響嗎?答案是會的,雖然肉眼看不出,但是視覺細胞可以。視覺細胞對明暗的調節非常敏感,PWM調光會頻繁地調節亮度,就會使得視覺細胞頻繁地驅動肌肉調節,從而刺激神經,造成視覺疲勞,甚至出現流眼淚,頭痛等問題。
所以,一般廠商都會在高亮度下用DC調光,低亮度下用PWM調光,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晚上玩手機開著燈玩比關燈玩更好的原因。當然這一說法僅限於高亮度DC調光,低亮度PWM調光的手機,並非所有手機。如索尼最新的旗艦Xperia 1全程都是PWM調光,不管什麼亮度都一樣辣眼睛。
最近各大廠商最近都在部分機型的設定中增加了DC調光的功能,比如一加、OPPO、黑鯊等等,其實這些都算不上正宗的DC調光,只是透過演算法,使得螢幕不管在什麼亮度下,均在最高頻閃下工作,從而降低視覺細胞的刺激。
看到這裡可能還有人希望在降低色準的情況下獲得DC調光體驗,為什麼廠商不這麼做?其實這是由於螢幕廠商把螢幕驅動寫死在螢幕驅動上了,廠商沒辦法改。上面提到的透過軟體演算法算是一種不錯的方案了。
看到這裡可能又有人問,既然說是螢幕廠商寫死了,手機廠商沒法改,那為什麼剛剛釋出不久的Redmi K20 Pro自稱是硬體級DC調光?實際上小米不僅修改了核心向螢幕驅動設定的暫存器,還在三星不公開資訊的情況下另闢蹊徑修改VData,從而實現硬體級的DC調光。這種技術比前面提到的OPPO、一加、黑鯊等手機的方案更好一些,當然難度也更高,目前小米的這一方案還存在一些bug,還需不斷完善。
至於你的手機是什麼調光方案,拿另外一臺手機的相機對著螢幕就能看出來,有頻閃的就是PWM調光,沒有頻閃就是DC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