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耕讀先生
-
2 # 大庸妹兒
湘西旅遊尤其是張家界旅遊,要想買點真正的當地高質量,其他地方又難買到的土特產,並非什麼茶葉、葛粉、蠟染啥的,這些都不算。而最能代表湘西地區的土特產是這些:
張家界是一塊美麗又神秘的土地,她不僅有冠絕中外的“張家界地貌”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還有許多極具地域色彩的土特產品。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大必帶的張家界特產商品。
娃娃魚產品
大鯢俗稱“娃娃魚”,肉質鮮嫩可口,富含多種氨基酸及對人體有益的活性物質,能增強免疫力,延年益壽,被專家譽為“水中人參”和“軟黃金”。
.
杜仲茶
杜仲是一種中藥材,杜仲茶就是以杜仲葉為原料製成的。常飲有減肥功效,另外還有抑制高血壓,提升低血壓的作用。根據製作方法不同,茶色有綠色、黃色紅褐色之分。
.
茅巖莓茶
茅巖莓既有藥品的療效,又有食品的營養,是世界上黃酮成分含量最高、營養最豐富的野生植物。茅巖莓運用了現代破壁工藝精製加工成茅巖莓等系列保健茶,其功效獨特,用途廣泛。
.
葛根粉
生於武陵深山荒坡之中,葛根粉從中提煉而成。食時,用開水沖服,佐以白糖、炒米,味道更佳。亦可與肉類煎食,為席上佳餚。葛根粉有解暑、健胃、補虛益氣等功效。葛根粉最好在正規超市購買,否則可能會買到以紅薯粉假冒的葛根粉。
.
蕨根粉
是由一種多年生長張家界景區天子山的植物蕨根部研磨而成,成粉末狀。它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天然野生植物,既可入藥又可食用,富含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及多種必需氨基酸,歷來十分喜愛的野生珍稀食品。
.
巖耳
又名石耳,生長在張家界的絕壁之上,巖耳是岩石的苔衣,體呈葉狀,背面大都為灰色或黃褐色,它營養豐富,並有消炎滋補的特殊功能,既是食品,又是藥品。
.
土家臘肉
臘肉是土家族人民最愛的一道家常菜,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準備上一年的臘肉,保證一年內都能時刻吃到這份讓人慾罷不能的美味。聞起來臘味香味撲鼻,吃起來香而不膩,嚼起來韌勁十足,口齒留香,無論是直接炒熟食用,還是搭配各種菜系,都是美味異常。
.
張家界辣椒
張家界本地的辣椒質量高,味道好,辣而不上火,刺激而不傷身,而且大多是以天然調料調製而成,鮮香辣爽,十分開胃,且用途極多,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做泡菜,做調料,讓菜品瞬間也變得精緻美味起來。剁辣椒、稀辣椒、榨辣椒等等,都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美食。
.
山茶油
又名菜籽油,是湘西客家山村必不可少之物。張家界山茶油產自沒有汙染的山區,色澤呈金黃或淺黃,品質純淨,澄清透明,素有“油王”之美譽。
.
柚子
菊花心和金香柚頗有名氣,是中國名柚,產於張家界境內。菊花心柚子產於永定區,金香柚子產於慈利縣,兩種柚子味道甜美,水分充足,且外形美觀。
.
土家織錦
是張家界土家族的饋贈佳禮,勤勞善良的土家姑娘,用一種古老的木腰機,以棉紗為經,對五彩絲線或棉線(當今也有用毛線)為緯,完全用手工織成的手工藝術品,既體現著土家族傳統的風俗人情,也展現著土家姑娘的細膩手工。
.
軍聲砂石畫
起源於張家界佛道合一的文化聖山天門山,創始人是土生土長的張家界人李軍聲,《湘西之魂》、《土家山寨》等作品均是他汲取湘西之精華的成功之作。軍聲畫院和軍聲砂石畫就是這樣一處閃爍在張家界自美景中的,獨具藝術魅力的人文景觀。
.
龜紋石
在天子山頂一帶,有種石頭其紋路恰似烏龜紋,當地人稱“龜巖”,這裡的工匠們以它為原料進行手工雕琢.鏤刻成石龜、石牛、石馬、石龍、石香爐、石硯等工藝品,其形態之逼真、藝術之精湛、栩栩如生,深得遊客的喜愛。
回覆列表
去了湘西,懷化、洪江古城、張家界、鳳凰古城等,都是自助旅行,因為沒有想到要發文字之類,所以圖片都是隨手所拍,在這裡我非常感謝在張家界認識,在貴州梵淨山重逢的一位老哥,是他帶我走上了與朋友分享所見所聞的這條路,由此想起“予人玫瑰”這四個字。
配圖拍攝於洪江古城,這位導遊非常認真,這是第二次表揚。
張家界的獼猴桃也很好,紅心的,比我們當地的要甜,前幾天還拜託賣臘肉的朋友代買一箱。
配圖張家界。
走到鳳凰古城,好吃的多起來,為了尋找枕著河水入眠的感覺,在那裡買了酒,第一天買的是米酒,一般出門在外從不喝酒,這一次算是例外,未曾想米酒味道相當獨特,我們當地的米酒有一種“酒糟”的味道,這裡的是甜的,就和去餐館吃的“米酒湯圓”基本一樣味道,入口香綿悠長,為了和家裡的朋友顯擺,留了一幅圖片,我自己喝了一大桶。
湘西味道獨特,不僅是美景,還有美食和物產,假如去了當地,親自品嚐,如今快遞完善,一切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