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條子
-
2 # 心嫿音
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候鳥飛半個地球不迷航;狗離家半個地球有能找見回家的;豬的嗅覺遠敏感於人類;地震前,震源周圍有變動,主因有動態,許多動物有感應反應;蜻蜓可呆立空中原地不動飛行,人至今沒完全明白。
-
3 # 陳先森的救贖
這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動物的各種感知能力,的確比人類強很多,但是目前還是基本上處於人類的控制之下。
這是因為人類大腦比較發達的結果,大腦發達了,其他感知能力的需求就逐漸弱化了,隨著人類的進化,逐漸的失去了很多的能力。
蝙蝠的超聲波,海豚的超聲波,很多動物的聽覺,視覺,都能比人類強幾十倍到數百倍。
但是他們終究在人類大腦發達的情況下成為弱勢者。
相信隨著時間的繼續……大家都公平了!
-
4 # 裸猿的故事
值此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十週年祭的時候,讓我們再來談談動物和地震預報的事情。
圖示:2008年,我也因此經歷這一生中,在心理上最接近死亡的時刻,而其後透過新聞了解到的慘劇,至今想來都忍不住淚眼婆娑。
圖示:汶川大地震博物館
動物在地震前的異常舉動動物能給出地震告警和預報的觀點,流傳已久,而且古今中外的人對此都有觀察和總結,而且都能給出各種例子。如蛤蟆成群結隊遷徙,如狗的驚恐不安,如鳥兒的夜飛等等。好萊塢的一些自然災害大片裡,也常常使用驚惶逃竄的動物來渲染氣氛。
動物可以預測地震的信念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之久。
早在公元前373年,就有歷史學家記錄到動物——包括老鼠,蛇和鼬鼠,在地震發生前有異常行為。還有比如,鯰魚在池塘中猛烈跳躍,母雞拒絕生蛋和蜂群莫名其妙棄巢。而養了貓狗的寵物主人,則聲稱他們的貓或狗在地震前表現出緊張和不安的跡象等等。
有些專家據此認為,野生和家養動物會感受到更細微的震動,是人類感受不到的,但在有了更精密的地震監測儀之後,這些專家又認為,動物是感受到了從地球深處釋放的氣體或大氣中的電變化。據認為在大地震發生前,大氣會發生某種動物能檢測到的變化,等等。
雖然各種動物預報地震的軼事奇聞很多,但真正成功應用動物異常行為,成功躲過大地震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只發生過唯一的一次,即中國海城大地震。
人類最成功的一次利用動物預報地震——海城大地震1975年,在海城發生7.3級大地震之前,根據一些專家彙報的動物異常行為,當時的政府負責人大膽下令人民群眾撤離海城,結果當地震發生後,只有少數人受傷或死亡,而如果沒有這樣的行動,那麼當時擁有百萬人口的海城,將至少死傷15萬人。
圖示:2005年,海城地震成功預報30週年紀念碑。
海城大地震預報,一般被作為使用動物異常行為成功預報地震的範例,但是,真相併沒有這麼簡單,海城大地震之前有一系列的前震小震,這才是政府官員大膽下令撤退的重要依據,至於動物的表現,在存在頻繁小震的情況下,動物自然不會安分守己。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大地震發生之前,毫無徵兆。當然,一些住在地震帶上的人,頻繁經歷小震,但這些小震過於頻繁,也無法用來預測大地震,就像汶川5.12發生八級大地震,沒法用小震來預測,因為汶川那裡就是板塊擠壓之地,地震發生得本就比較頻繁。
而全世界多數地震學家和地質學家們則更願意相信,這些都是“心理聚焦效應”,人們只有在地震或其他災難發生後才記住動物的奇怪行為。如果什麼都沒有發生,這些同樣的行為就算髮生了,人們也不會在意,也不會回想起來。比如,UCGS的地球物理學家安迪·米歇爾(Andy Michael)在一個訪談中就曾說過,“我們所面臨的是很多軼事,動物對許多事情都有反應,比如:飢餓,捍衛自己的領土,交配等等。因此很難進行對照研究以獲得先期地震預警訊號。”而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地質調查局對動物預測同樣進行了一些研究,但同樣沒有取得任何具體成果。
利用網際網路和AI研究,動物異常行為與地震預報但不管有多少主流專家反對或者已經放棄,透過動物的異常行為來預報地震,但總有人不願意放棄,因為要徹底放下這些奇聞異事也並不那麼容易。的確,心理聚焦效應是一個不錯的解釋,但它能解釋全部嗎?
因此,一些不願意放棄的專家或業餘熱心人士,提議建立地震熱線網站,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透過網站報告自己看到的動物異常行為,如神貓頭鷹在夜晚的怪叫,狗在低吠等等,統統報告到網站,在結合當地的監測裝置所得到的資訊,交給計算機去建模。如此這般的積累之後,也許這些資訊就能用得上。而且,這樣的專案將吸引數百萬人的想象力,並鼓勵大規模的公眾參與和研究,還可能具有別的意義。
回覆列表
你這現象是動物的天性。不是感知能力,感知就是預知,或者是第六靈感。實際上動物也不具有的。有時候錯誤的認為是感知,其實那是因為動物們(脊椎門以上)多數具有超聲波聽覺。反正我們人類聽不到。所以狗嘛,記住主人的聲波頻率(腳步聲、人聲、主人開的車聲音),就算你在一公里外,他也能知道你已經在回家,就跑來迎接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