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正鱷魚不哭
-
2 #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不是,殷紂王的殷是殷商的代稱,指的是商朝。商朝在盤庚遷殷以後,在歷史上也稱作殷。紂王的名字是帝辛,他的姓應該是“子”。全名應該是‘子辛”。不過中國姓氏由來複雜,當時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子子孫孫都隨著祖宗姓氏!
而“紂”只是他的諡號而已。諡號是用於總結帝王,諸侯官員生平,並予以評定的一種稱呼 。這只是後世周朝的創立者對其侮辱性的諡號而已,畢竟成王敗寇,後人怎麼說確實不是前人可以控制的,若不把前朝君主抹黑,何來現在君主得位的合理性?就好比商朝為夏朝最後一任國君諡號“夏桀”是一個道理
王指的是商朝的王。也是現在歷史公認的最後一代人王。
封神演義的說法有點邪乎,什麼紫薇真氣護體了,什麼和天帝地位相同等等的,只是神話傳說。不過殷商之後,確實不再稱為人王。周朝的最高統治者雖然也稱王,比如說周文王,周武王。但是大都自稱天子,格局比商確實低了一個檔次。
-
3 # 嘿丶來碗肉絲麵
殷紂王的殷指的是商朝子姓,殷出自子
紂算是諡號不是名字
紂王原名叫子受,又叫帝辛(應該算是廟號),商王朝以天干為名,而稱呼君王前面都得加個帝字
-
4 # 趙麗穎姐姐是女神哦
商末亡國君後,姓子名受,殷紂王不是複姓。
殷是地名,著名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地,商才逐漸穩定下來,因此後代便可以以“殷”稱呼“商”。
紂,屬於“諡號”,西周王朝初期追封給前代商亡國君后帝辛的“惡諡”,極力貶低抹黑,以顯示周替代商的正統地位。
帝辛,屬於其祭祀的代號(不屬於廟號)辛屬於十“天干”之一,可表示日期,所以“帝辛”就是他在“辛”那一天有重要的祭祀天地或者宗祖的活動。
-
5 # 簡單點挺好7
當然不是,在兩週以前普通人根本就沒有姓,只有氐。而作為皇家的紂王似乎也沒聽說他姓啥?至於殷只是他國都的名字,因為商朝是分封制。整體叫商,而皇室只能管理國都周圍的一部分國土所以叫殷商。這裡殷商和商朝是兩個不同概念,商朝是包括殷商及其分封的諸侯國的。
至於紂,那不過是周朝為自己反商而找的借囗而己。紂有殘暴不仁之義,所以周朝說了,我為什麼伐殷商造反啊,因為帝辛殘暴不仁。所以就送了個紂字給他。這和後世的均田地啊,均田免糧啊,反清復明啦什麼的口號是一樣的,藉口而己。
回覆列表
當然不是。
”殷“是國號,”紂“是諡號,王代表他的身份。
殷紂王是一個不太正式的稱呼,商紂王或帝辛更合適一些。
商朝的國號是“商”,這一點沒有爭議。但上古時有用國都指代整個國家的做法,商朝曾定都於殷地(今河南安陽境內,盤庚遷往),因此在非正式場合以“殷”代“商”也是可以的。就像春秋時期的衛國有時會被稱為“共”國,因為衛國曾以共城為都。《孟子》中稱戰國魏惠王為“梁惠王”,是因為魏國定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紂”是一個惡諡,“殘義損善曰紂”,代表著很低的評價,紂王是亡國之君,得一個惡評是很正常的。
附帶說一下,殷商姓“子”,這個姓很古老,今天幾乎見不到了。不過並非沒有遺存,孔子就是殷商後裔——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索隱家語:“孔子,宋微子之後。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讓弟厲公。弗父何生宋 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孔父 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畏華氏之逼而奔魯,故孔氏為魯人也。”
春秋宋國是紂王庶兄微子的封國,嚴格說孔府應該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