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姓、氏、名、字是四種截然不同的東西,直到近代,才歸類為「姓氏」和「名字」兩個單元。
用現代速度列舉姓氏名字號的來歷:
1.姓:部落出現,為了區分彼此的部落,就有了 姓。
2.氏:部落規模擴大出現分支家族,為了區分不同的家族,開始出現 氏。
3.名:長輩給起的,有個性,為了區分彼此,有了名。
4.姓氏一體:部落變成國家,國家下各自以家族為單位,慢慢的姓氏合為一體。
5.字:名因為是父母取的,為了彰顯我特立獨行的氣質。就取 字。
6.名字:字開始變得正式,師長等人攫取了取字的權利。從此名來自父母,字來自於師長成為習俗。
7.號: 為了言志、抒情、紀念就起號,說白了就是筆名,一輩子可以隨便取。
8.字消失: 逐漸西化以後,字漸漸消亡,但是號一直存在。
9.學書法字畫的都會給自己起號,文學家也會。文藝青年有筆名。演員有藝名。普通青年有網名。
永規範文字說規範用法:例子:李白 李太白 號青蓮居士;
1.名。是長輩來叫可以的,一切血緣長輩,都可以之呼「白」。
2.在尊長之前,一切的自稱都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號」。
3.同輩交往稱呼「字」:在與一般的同輩、晚輩的交往之中,稱呼「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麼褒義詞,就是從這裡來的。
4.「號」的使用範圍都比較狹窄、自說自話的吧。
在中國古代,姓、氏、名、字是四種截然不同的東西,直到近代,才歸類為「姓氏」和「名字」兩個單元。
用現代速度列舉姓氏名字號的來歷:
1.姓:部落出現,為了區分彼此的部落,就有了 姓。
2.氏:部落規模擴大出現分支家族,為了區分不同的家族,開始出現 氏。
3.名:長輩給起的,有個性,為了區分彼此,有了名。
4.姓氏一體:部落變成國家,國家下各自以家族為單位,慢慢的姓氏合為一體。
5.字:名因為是父母取的,為了彰顯我特立獨行的氣質。就取 字。
6.名字:字開始變得正式,師長等人攫取了取字的權利。從此名來自父母,字來自於師長成為習俗。
7.號: 為了言志、抒情、紀念就起號,說白了就是筆名,一輩子可以隨便取。
8.字消失: 逐漸西化以後,字漸漸消亡,但是號一直存在。
9.學書法字畫的都會給自己起號,文學家也會。文藝青年有筆名。演員有藝名。普通青年有網名。
永規範文字說規範用法:例子:李白 李太白 號青蓮居士;
1.名。是長輩來叫可以的,一切血緣長輩,都可以之呼「白」。
2.在尊長之前,一切的自稱都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號」。
3.同輩交往稱呼「字」:在與一般的同輩、晚輩的交往之中,稱呼「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麼褒義詞,就是從這裡來的。
4.「號」的使用範圍都比較狹窄、自說自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