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觸景生情人在常態下,其感情比較平靜,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觸發,本來潛藏於胸的某種思想感情就可能會被喚起而釋放,從而凝成詩篇。觸景生情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有能夠喚起情感活動的客觀世界(景),二是創作主體要具備一定的能因客觀世界激發出主觀感情的心理靈敏感,三是創作主體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因此生成的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融情入景(移情入景)所謂融情入景是指作者在創作時把先前飽藏於胸中的某種感情,外射到所描寫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寫的景物滲透著某種主觀感情色彩,從而生成意境。觸景生情和融情入景的區別是:觸景生情,情由景引起,同樣的景往往喚起類似的情;融情入景,情感先行,詩人將情注入所描寫的景中,不同的情會給景物著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三、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中國詩學特重情景相生,情景相生可以說是前兩種情景關係的有機結合,情和景互相聯絡,互相滲透,“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王夫之《姜齋詩話》)。 抽去感情,孤立寫景,詩歌就會失去靈性與感染力,從而失去生命。單純寫情,離開了景的烘托,詩歌又會顯得突兀,不自然,缺少形象性和含蓄性。惟有心物融合,才能寫出意境渾成的佳作。
四、顯景隱情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偏重含蓄蘊藉,唐司空圖主張要有“韻外之致”“象外之象”“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在情與景的關係中,顯景隱情表現為全篇都是景物描寫,作者的情感傾向,幾乎不出現在詩歌的文字中,作者的情感隱藏在景物畫面中。這種意境創造的方法,與移情入景不同的是,落實到文字上的情感詞極少,作品的感情指向性相當隱蔽。至於此中的感情,要讀者反覆吟詠體味,才能領略其言外之意,獲得回味無窮的審美感受。
五、顯情隱景(直抒胸臆)詩歌的本質屬性是抒情。創造意境的多種手法中,顯景隱情體現了抒情的間接性;而顯情隱景則更多體現了抒情的直接性。顯情隱景要求做到:(1)作者要有真率的感情,且須是長期鬱積於胸隨時可能因外界激發而迸發的情,而不可無病呻吟,做作雕飾;(2)情要有所依託,仍要有物象、場景、環境等作為抒情的支點,情不能無緣無故、無依無托地爆發。
一、觸景生情人在常態下,其感情比較平靜,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觸發,本來潛藏於胸的某種思想感情就可能會被喚起而釋放,從而凝成詩篇。觸景生情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有能夠喚起情感活動的客觀世界(景),二是創作主體要具備一定的能因客觀世界激發出主觀感情的心理靈敏感,三是創作主體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因此生成的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融情入景(移情入景)所謂融情入景是指作者在創作時把先前飽藏於胸中的某種感情,外射到所描寫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寫的景物滲透著某種主觀感情色彩,從而生成意境。觸景生情和融情入景的區別是:觸景生情,情由景引起,同樣的景往往喚起類似的情;融情入景,情感先行,詩人將情注入所描寫的景中,不同的情會給景物著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三、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中國詩學特重情景相生,情景相生可以說是前兩種情景關係的有機結合,情和景互相聯絡,互相滲透,“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王夫之《姜齋詩話》)。 抽去感情,孤立寫景,詩歌就會失去靈性與感染力,從而失去生命。單純寫情,離開了景的烘托,詩歌又會顯得突兀,不自然,缺少形象性和含蓄性。惟有心物融合,才能寫出意境渾成的佳作。
四、顯景隱情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偏重含蓄蘊藉,唐司空圖主張要有“韻外之致”“象外之象”“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在情與景的關係中,顯景隱情表現為全篇都是景物描寫,作者的情感傾向,幾乎不出現在詩歌的文字中,作者的情感隱藏在景物畫面中。這種意境創造的方法,與移情入景不同的是,落實到文字上的情感詞極少,作品的感情指向性相當隱蔽。至於此中的感情,要讀者反覆吟詠體味,才能領略其言外之意,獲得回味無窮的審美感受。
五、顯情隱景(直抒胸臆)詩歌的本質屬性是抒情。創造意境的多種手法中,顯景隱情體現了抒情的間接性;而顯情隱景則更多體現了抒情的直接性。顯情隱景要求做到:(1)作者要有真率的感情,且須是長期鬱積於胸隨時可能因外界激發而迸發的情,而不可無病呻吟,做作雕飾;(2)情要有所依託,仍要有物象、場景、環境等作為抒情的支點,情不能無緣無故、無依無托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