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37810412993

    怕的不是黑暗,而是其他--要麼是死亡,要麼是未知。大多數怕黑都是“死亡恐懼症”的一種潛意識的表現。

    我小時愛看書,什麼書都看,從雜誌、小說到醫學專著。至今記得有兩篇小說把我嚇得不輕,好久之後才克服。時間大概是十歲以前,有一篇是改編自愛倫坡的《大漩渦底餘生記》(非原文直譯,改編後的文字氣氛會比譯著更讓人覺得恐懼)。一篇是刑偵小說,有一個場景是角色臨死亡前聽到心律呈水輪樣雜音。

    正好兩篇小說都是描述了令人恐懼的聲音,都跟死亡或不可知的前景有關。這種恐懼描述在我的小腦袋裡透過想像被無限地放大了,這種放大了的恐懼伴隨了我整個童年、少年和青年,直到年近三十,思想成熟了才克服。現在當然沒有了。不過走在黑暗中有時還會突然毛骨悚然,但至少不會被嚇得心臟怦怦驚,手腳發軟什麼的。從這個經歷看,對孩子進行閱讀分級指導是多麼有必要啊(一笑.jpg)。

    要克服這種心理,一要靠智慧,二要靠閱歷。

    所謂智慧,即是理智。從客觀的角度分析自己的心理動態,從理性的角度來開解自己。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嚇自己的,越想越怕就是如此。其實可以找出自己具體害怕的東西,從客觀的角度看怎麼消除它。例如怕黑,實際並不是怕黑,而是害怕黑暗中如果突然有某些異常情況自己無法處理,那麼就應該把自己能想到的異常情況一一想起來進行理性分析,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按這個方法,直到所有問題都有答案為止,那麼心理上就會安心得多。

    閱歷即是“吃鹽多過吃米”。“怕什麼,我什麼樣的危險沒遇過。”就是這種情況。經歷的事情多了,知道什麼情況根本沒危險,不會死人,也就不怕了。心理學上脫敏療法也是屬於這種情況。越是怕什麼,越是要強迫自己去接觸它、適應它。接觸得多了,也就不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全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