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拜登入主白宮的日期臨近,關於特朗普未來的動向引發普遍關注,鑑於他永不服輸的性格和對2020年大選結果是否公正持嚴重懷疑態度,因此有許多人預測,特朗普很可能會在3年後再度出馬競選總統,以一雪前恥。其實,總統下臺後再度透過競選上臺的現象,在美國有先例可循,但迄今為止也僅有1例。此人,便是美國第22任、24任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
01 初主白宮
克利夫蘭,1837年生於紐澤西州卡德維爾一個公理會牧師家庭,1859年考取律師資格,此後在布法羅做律師,並在數年後以民主黨人的身份踏入政壇。1881年,克利夫蘭競選布法羅市長成功,次年又成功地當選為紐約州長,由此成為全國關注的政治人物。在擔任市長、州長期間,克利夫蘭將“政府機關應該得到公眾的信任”作為行動口號,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並嚴懲貪汙腐敗現象,由此獲得大批選民的擁護。
克利夫蘭舊照
1884年,擁有超高人氣的克利夫蘭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並在當年11月的大選中戰勝共和黨候選人布萊恩,以47歲的年紀當選為總統。克利夫蘭就職後,把他在布法羅市長、紐約州長任上形成的執政風格帶入白宮,在機構改革、關稅紛爭、工人罷工等諸多難題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強制推行文官制度改革,藉此罷免近10萬共和黨人的官職,並換上民主黨人。
克利夫蘭第一次就職典禮
克利夫蘭的改革雖然取得非凡成就,但在很大程度上加深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對立情緒,激化了社會矛盾,使得整個勞工階層都站在他的反對面,對其競選連任極度不利。果然,在1888年的大選中,克利夫蘭以微弱劣勢敗給共和黨候選人小哈里森,並在次年3月黯然卸任。不過,克利夫蘭並不打算退出政壇,而是在離開白宮前發下誓言,宣稱自己在4年後一定會實現“王者歸來”。
02 王者歸來
克利夫蘭並不是“嘴炮”,早在敗選的當天開始,便積極籌劃再度競選的事宜,並得到大批對共和黨政策不滿者的擁護。1892年,克利夫蘭一路上過關斬將,在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後,最終又在11月的大選中,完勝因強推《麥金利關稅法案》而成為眾矢之的總統小哈里森,如願以償地實現再度入主白宮的夢想。由此,克利夫蘭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下臺後再度當選的美國總統。
克利夫蘭與家人的合影
克利夫蘭在第二個任期內,為解決由費城雷丁鐵路公司破產而觸發的金融風暴,宣佈恢復金本位制、向大財團舉債,並動用軍隊鎮壓鐵路工人在芝加哥舉行的大罷工。然而,這些舉措並未取得積極成效,並在很大程度上激化社會矛盾,為克利夫蘭招致普遍的批評,而來自勞工界的譴責尤其激烈,對他的形象無疑構成致命傷害。
與此同時,克利夫蘭在對外政策上一改美國的保守主義傳統,而是採取相當積極的姿態,追求擴大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勢力範圍,並謀求向遠東及太平洋地區進行經濟擴張,以此來適應壟斷資本主義的大發展。雖然克利夫蘭的進取政策為美國帶來現實利益,但愛好和平人士卻對此深惡痛絕,並送給他一個“好戰總統”的稱號。
克利夫蘭是唯一卸任後又當選的總統
1897年3月4日,克利夫蘭結束第二個任期,此後返回紐澤西州居住,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和1家人壽保險公司任職。由於任期並不連線,加之推行的政策飽受爭議,因而歷史學家對克利夫蘭的評價並不高,甚至稱呼他為“虎頭蛇尾”總統,但克利夫蘭對此卻並不認同。1908年6月24日,克利夫蘭因心臟衰竭去世,終年71歲,臨終遺言是“我竭盡全力做到問心無愧”。
03 磚家說
雖然所處時代不同,克利夫蘭跟特朗普的遭遇卻頗有相似之處,他們在第一個任期內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取得過非常出色的成就。然而,由於他們的性格過於剛強、做事雷厲風行,不懂得黨派合作、妥協,加之某些政策極具爭議性,因此造成朝野對立情緒明顯,社會矛盾被嚴重激化,從而讓他們以微弱劣勢憾失總統寶座。
特朗普能否成為“克利夫蘭第二”
不過,克利夫蘭並未因連任失敗而意志消沉,而是深刻總結、吸取失敗的教訓,在此後4年間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並提出更能吸引大眾、更加切實可行的競選綱領,由此實現“王者歸來”的終極目標。對於心高氣傲、絕不輕言失敗的特朗普來講,克利夫蘭堪稱他的榜樣,只要他肯踏踏實實地做出改變,4年後未嘗不能複製克利夫蘭的成功。
參考書目
亨利 · F · 格拉夫 (美):《獨立與誠實:格羅弗·克利夫蘭傳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林濤、裴迎欽(中):《美國總統全傳》, 時事出版社 2004年版。
隨著拜登入主白宮的日期臨近,關於特朗普未來的動向引發普遍關注,鑑於他永不服輸的性格和對2020年大選結果是否公正持嚴重懷疑態度,因此有許多人預測,特朗普很可能會在3年後再度出馬競選總統,以一雪前恥。其實,總統下臺後再度透過競選上臺的現象,在美國有先例可循,但迄今為止也僅有1例。此人,便是美國第22任、24任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
01 初主白宮
克利夫蘭,1837年生於紐澤西州卡德維爾一個公理會牧師家庭,1859年考取律師資格,此後在布法羅做律師,並在數年後以民主黨人的身份踏入政壇。1881年,克利夫蘭競選布法羅市長成功,次年又成功地當選為紐約州長,由此成為全國關注的政治人物。在擔任市長、州長期間,克利夫蘭將“政府機關應該得到公眾的信任”作為行動口號,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並嚴懲貪汙腐敗現象,由此獲得大批選民的擁護。
克利夫蘭舊照
1884年,擁有超高人氣的克利夫蘭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並在當年11月的大選中戰勝共和黨候選人布萊恩,以47歲的年紀當選為總統。克利夫蘭就職後,把他在布法羅市長、紐約州長任上形成的執政風格帶入白宮,在機構改革、關稅紛爭、工人罷工等諸多難題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強制推行文官制度改革,藉此罷免近10萬共和黨人的官職,並換上民主黨人。
克利夫蘭第一次就職典禮
克利夫蘭的改革雖然取得非凡成就,但在很大程度上加深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對立情緒,激化了社會矛盾,使得整個勞工階層都站在他的反對面,對其競選連任極度不利。果然,在1888年的大選中,克利夫蘭以微弱劣勢敗給共和黨候選人小哈里森,並在次年3月黯然卸任。不過,克利夫蘭並不打算退出政壇,而是在離開白宮前發下誓言,宣稱自己在4年後一定會實現“王者歸來”。
02 王者歸來
克利夫蘭並不是“嘴炮”,早在敗選的當天開始,便積極籌劃再度競選的事宜,並得到大批對共和黨政策不滿者的擁護。1892年,克利夫蘭一路上過關斬將,在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後,最終又在11月的大選中,完勝因強推《麥金利關稅法案》而成為眾矢之的總統小哈里森,如願以償地實現再度入主白宮的夢想。由此,克利夫蘭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下臺後再度當選的美國總統。
克利夫蘭與家人的合影
克利夫蘭在第二個任期內,為解決由費城雷丁鐵路公司破產而觸發的金融風暴,宣佈恢復金本位制、向大財團舉債,並動用軍隊鎮壓鐵路工人在芝加哥舉行的大罷工。然而,這些舉措並未取得積極成效,並在很大程度上激化社會矛盾,為克利夫蘭招致普遍的批評,而來自勞工界的譴責尤其激烈,對他的形象無疑構成致命傷害。
與此同時,克利夫蘭在對外政策上一改美國的保守主義傳統,而是採取相當積極的姿態,追求擴大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勢力範圍,並謀求向遠東及太平洋地區進行經濟擴張,以此來適應壟斷資本主義的大發展。雖然克利夫蘭的進取政策為美國帶來現實利益,但愛好和平人士卻對此深惡痛絕,並送給他一個“好戰總統”的稱號。
克利夫蘭是唯一卸任後又當選的總統
1897年3月4日,克利夫蘭結束第二個任期,此後返回紐澤西州居住,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和1家人壽保險公司任職。由於任期並不連線,加之推行的政策飽受爭議,因而歷史學家對克利夫蘭的評價並不高,甚至稱呼他為“虎頭蛇尾”總統,但克利夫蘭對此卻並不認同。1908年6月24日,克利夫蘭因心臟衰竭去世,終年71歲,臨終遺言是“我竭盡全力做到問心無愧”。
03 磚家說
雖然所處時代不同,克利夫蘭跟特朗普的遭遇卻頗有相似之處,他們在第一個任期內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取得過非常出色的成就。然而,由於他們的性格過於剛強、做事雷厲風行,不懂得黨派合作、妥協,加之某些政策極具爭議性,因此造成朝野對立情緒明顯,社會矛盾被嚴重激化,從而讓他們以微弱劣勢憾失總統寶座。
特朗普能否成為“克利夫蘭第二”
不過,克利夫蘭並未因連任失敗而意志消沉,而是深刻總結、吸取失敗的教訓,在此後4年間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並提出更能吸引大眾、更加切實可行的競選綱領,由此實現“王者歸來”的終極目標。對於心高氣傲、絕不輕言失敗的特朗普來講,克利夫蘭堪稱他的榜樣,只要他肯踏踏實實地做出改變,4年後未嘗不能複製克利夫蘭的成功。
參考書目
亨利 · F · 格拉夫 (美):《獨立與誠實:格羅弗·克利夫蘭傳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林濤、裴迎欽(中):《美國總統全傳》, 時事出版社 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