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黴菌檢測在血清學方面主要有血清麴黴特異性抗原(半乳甘露聚糖)檢測,簡稱GM試驗,也是侵襲性麴黴病的早期診斷指標,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應用中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此外還有血清真菌特異性抗原(1,3-β-D葡聚糖抗原)檢測,簡稱BG試驗,也能對臨床常見的侵襲性真菌感染作出早期判斷,尤其是能很好地將念珠菌的定植與感染區分開。這兩種方法在歐美等國已被批准使用,但也各有一定的侷限性,如GM試驗只針對麴黴感染,對其它真菌檢測無效,且敏感性和特異性受諸多因素影響。而BG試驗雖能測得包括麴黴和念珠菌在內的更多致病性真菌,初步的臨床研究顯示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不能檢出接合菌和隱球菌,也不能鑑定具體菌屬和菌種。
G試驗因為針對真菌表面的3-β-D葡聚糖抗原,而3-β-D葡聚糖抗原為真菌所共有,所以G試驗可用於區分真菌和細菌感染,但卻無法用於具體種屬的鑑定。GM試驗針對的是麴黴菌特異性抗原,且可用於麴黴菌感染的早期診斷,國外報道GM試驗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很高,但似乎還需更多實驗證實。
GM試驗其敏感性可達1ng/ml,ELISA檢測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用於診斷麴黴具有良好的靈敏度(64.5%-100%)和特異度(80%-98.7%),可以用於麴黴菌的早期診斷及治療的監測。而且陽性結果出現在臨床症狀或影像學特徵之前。該試驗還可以檢測肺泡灌洗液和尿液標本,是目前國際上一致認可的一項侵襲性麴黴菌病的診斷方法。其缺點是某些藥物和食物可以導致假陽性,假陽性率可以高達18%。因此半乳甘露聚糖常為一過性,建議對於高危人群應進行動態監測,每週採集標本兩次監測。
1,3-β-D葡聚糖試驗:又稱為G試驗,可用於對系統性真菌病的診斷篩查,該方法敏感性可達1pg/ml,特異性高,研究顯示1,3-β-D葡聚糖對真菌感染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3-100%和74-100%,缺陷在於容易引起假陽性,而且無法區分真菌種類。1,3-β-D葡聚糖是除了結合菌屬外所有真菌(包括念珠菌屬、麴黴菌屬、鐮孢菌屬、酵母菌、毛孢子菌屬、支頂孢屬等)細胞壁的特有成份,而原核生物、病毒和人類細胞壁缺乏此多糖。因此,如果在血液或其他無菌體液中檢測到1,3-β-D葡聚糖,就將可能提示真菌感染的存在。1,3-β-D葡聚糖已經成為真菌感染的有效標幟物。
麴黴菌檢測在血清學方面主要有血清麴黴特異性抗原(半乳甘露聚糖)檢測,簡稱GM試驗,也是侵襲性麴黴病的早期診斷指標,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應用中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此外還有血清真菌特異性抗原(1,3-β-D葡聚糖抗原)檢測,簡稱BG試驗,也能對臨床常見的侵襲性真菌感染作出早期判斷,尤其是能很好地將念珠菌的定植與感染區分開。這兩種方法在歐美等國已被批准使用,但也各有一定的侷限性,如GM試驗只針對麴黴感染,對其它真菌檢測無效,且敏感性和特異性受諸多因素影響。而BG試驗雖能測得包括麴黴和念珠菌在內的更多致病性真菌,初步的臨床研究顯示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不能檢出接合菌和隱球菌,也不能鑑定具體菌屬和菌種。
G試驗因為針對真菌表面的3-β-D葡聚糖抗原,而3-β-D葡聚糖抗原為真菌所共有,所以G試驗可用於區分真菌和細菌感染,但卻無法用於具體種屬的鑑定。GM試驗針對的是麴黴菌特異性抗原,且可用於麴黴菌感染的早期診斷,國外報道GM試驗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很高,但似乎還需更多實驗證實。
GM試驗其敏感性可達1ng/ml,ELISA檢測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用於診斷麴黴具有良好的靈敏度(64.5%-100%)和特異度(80%-98.7%),可以用於麴黴菌的早期診斷及治療的監測。而且陽性結果出現在臨床症狀或影像學特徵之前。該試驗還可以檢測肺泡灌洗液和尿液標本,是目前國際上一致認可的一項侵襲性麴黴菌病的診斷方法。其缺點是某些藥物和食物可以導致假陽性,假陽性率可以高達18%。因此半乳甘露聚糖常為一過性,建議對於高危人群應進行動態監測,每週採集標本兩次監測。
1,3-β-D葡聚糖試驗:又稱為G試驗,可用於對系統性真菌病的診斷篩查,該方法敏感性可達1pg/ml,特異性高,研究顯示1,3-β-D葡聚糖對真菌感染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3-100%和74-100%,缺陷在於容易引起假陽性,而且無法區分真菌種類。1,3-β-D葡聚糖是除了結合菌屬外所有真菌(包括念珠菌屬、麴黴菌屬、鐮孢菌屬、酵母菌、毛孢子菌屬、支頂孢屬等)細胞壁的特有成份,而原核生物、病毒和人類細胞壁缺乏此多糖。因此,如果在血液或其他無菌體液中檢測到1,3-β-D葡聚糖,就將可能提示真菌感染的存在。1,3-β-D葡聚糖已經成為真菌感染的有效標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