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木君子182
-
2 # 甘草78428801
這社會道德底線嚴重失陷滑坡,白眼狼……實在是太多了。碰瓷黨又多。誰敢做好事,誰敢冒著極大危險去救人。
-
3 # 老孔聊點事
知恩不報有幾種情況。
一種是自卑心理,比如一些很窮的學生,得到別人資助,工作後很怕別人知道自己的以往。所以閉口不言恩人的種種好處,甚至躲避那些對自己有恩的人。
還有一種是恩情太大,比如幾年前有個救落水女性而犧牲的,那個落水之人怕見媒體,自己跑了外地不照面。這可能是覺得恩情太大,而自己的精神支柱已經坍塌。覺得這輩子也還不起。
其實我覺得,受人恩而不報者,大多是家境貧寒之人,從小自卑,就算受人大恩也報答不了,這種人佔了知恩不報者的大多數!
-
4 # 南雷霆峰
為什麼有的人知恩不報反而咬人?
狼永遠是狼,如果一頭狼被你救了,它還餓著肚子。但是它會感恩而不吃你,轉而去尋找別的食物嗎?
有的人倒是人,但是其心比狼還毒。他們受恩的時候,認為這只是恩人應該做的。但是牽涉到自己的利益關係的時候,看到恩人攔著自己的路,或者是搞了恩人,自己有可能會上位,他會毫不猶豫地對恩人亮出自己的獠牙,狠狠地一口咬了下去。
-
5 # 鬱金香小雪
這類人大多數心腸壞,喜歡索取。多次索取之後,覺得理所應當。之後給得少了,就會覺得對不起他。然後報復。
升米恩,鬥米仇。
-
6 # 樊虛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歌聲魅人,不絕如縷。
話說韓信早年是好讀書擊劍、不務正業、志存高遠的浪蕩子,去交好的一位亭長家裡蹭飯,蹭了幾個月,亭長夫人厭煩,難聽話沒少說,又想出一計,改變飯點,韓信撲個空,知機隱退。沒處打秋風,韓信毅然決然自食其力,去釣魚,這傢伙手臭,又三心兩意,魚毛沒鉤得幾根,常忍飢挨餓;一位漂母心生憐憫,施飯與他,計有數十日。“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這漂母就是“兩婦人”中存韓信小命的一個婦人。後來韓信投軍逐鹿,因功封王,富貴噓噓,打發亭長夫婦百文錢,報答漂母千金。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常識,然而知易行難,難在是否具備湧泉能力和覺悟。韓信有能力也有覺悟,對漂母重謝,卻對亭長夫婦草草了事,何故?漂母哺飯數十日是大恩,亭長夫婦管飯數個月就是巨大恩,而韓信的感受與一般見識不同,漂母是他絕望時的救星,亭長夫人言語侮慢,設計戲弄人,士可殺不可辱,韓信覺得受的屈辱已經抵消或超過得到的恩惠。
從韓信故事可以看出,衡量恩惠大小輕重有兩種標準。在施恩者和第三者看來,以實際付出為準;在受惠者看來,則以主觀感受為準。正因為有“主觀感受”這一不可控因素,使施恩成為奇怪的買賣和高風險的操作。
施恩不是慈善嗎,怎麼成了買賣?不錯,無論怎樣扮相,慈善本質都是交換,就是一門生意!施主賣出錢物,換來精神滿足,如果信什麼教,還會祈求福報什麼的;受主賣出困難,換來解困資料。雙方互通有無。也許有說,不對,施恩不望報,“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然而“餘香”就是回報,就是施主期望的內心需求。這還是自發慈善的一種,只追求無形回報,若是職業慈善,更謀求實質回報,否則無法維繫和壯大那種職業。
施恩有何風險?施主長期給與,受主會認作理所當然,一旦因故停止,會被對方認作失信欠賬;第二個風險,當不勞而獲成為習慣,受主越分過寸,要求提高恩額,若得不到滿足,很可能惱羞成怒;第三,施予過程中,須小心奕奕,維護受主自卑復自傲的脆弱敏感心靈,不然前功盡棄。三種情況處理不好,都會輕則反目陌路,重則被反咬,多年前的孫儷就是例子。
所以俗話說“升米恩,鬥米仇”,小恩易報,如欠升米人情,還兩升也不吃力,還有知恩圖報美名;大恩牽扯多,易生磨擦,有的造成醜陋局面。
知恩不報甚至反咬一口的現象,德可責,法不究,倘若對道義遣責不當回事,心理扭曲者便有恃無恐。
-
7 # 老邪57
我們這兒有一特殊事例,反正年代,也就是推翻滿清時,有一個滿族小孩,流落街頭,無人管,快要餓死了,村上的一個人,把那小孩領回家,當成自己的孩子養,養大以後,給娶媳婦,蓋房,一直照顧到成年,後來給撥了一院莊子另住,一九六五年,四清運動時,補定成份,要給這家定成份,要是沒有顧長工,就不是地主,有長工肯定就是地主,那家人根本就沒顧長工,可是落實的時候,救的那個滿族人,不承認他是這家人,說他是長工,就這樣,這家就成了地主,事後這家主人問他,你為什麼昧了良心,他說,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因為我想分點你家的東西,所以才出此下策,那家主人,寫了四個字《農人救蛇》掛在了中堂。
回覆列表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知恩不報的人(簡直是畜牲)大有人在。一友幫助了別人,反遭汙陷,“一老者滑到河裡,生命垂危。友邊跑邊喊,拿救生圈扔給落水者,最後,老者體力不支抓不住救生圈,溺水而亡。可家屬確起訴救人者,講:“為何不下去救?如你早下去老漢就不會死了。”
但最終還是沒有立案。
做好事不圖回報、留名,只求心安理得!
可其家屬呢?人人都指著脊背說:忘恩負義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