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春手記

    父母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要愛得適當,愛得合理。

    愛得過度就成了溺愛,溺愛會寵壞孩子,是不健康的愛。

    很多家長知道溺愛不好,但就是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給寵壞了。

    特別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被寵壞的可能性更大。

    孩子如果有以下幾種表現,家長們要提高警惕了,熊來了。

    1 喜歡控制他人

    被寵壞的孩子,認為全部人都必須聽他的話,一旦家長不按他的要求來做,就大發脾氣,甚至動手打人。

    2 無緣無故發脾氣

    過度溺愛的孩子,最常見的就是,無緣無故大發脾氣,且不分場合,隨時隨地的大哭大鬧。因為過度寵愛,他習慣了發脾氣或者哭鬧的時候家長就會妥協,在他的世界觀中,哭鬧,發脾氣,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3 不願意分享

    孩子小,不懂事,喜歡什麼東西就要什麼東西,也能理解分享的意義。這些都需要家長教育,慢慢學會分享,融入於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中。如果孩子到了四歲,還不懂得跟人分享,那肯定是被寵壞了,自私的性格不利於他以後踏入社會。

    4 什麼都想要

    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要,就算是別人的玩具,要想要搶過來玩。這些都是因為家長無節制的滿足孩子一切需求導致的。長期如此,孩子認為所有要求都應該被滿足,無論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要求。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刁蠻,蠻橫,無理取鬧,不知進退。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要合理的提出要求,要懂得自制。

    5 凡事都要賄賂

    有的家長習慣有東西去賄賂孩子完成任務,例如寫完作業就帶你去公園之類的,長期以往,造成孩子需要好處還會幹活的習慣。

  • 2 # 雨後山林靜

    在問題中談到的“熊孩子“,是打上了引號的,也就是說其實這些孩子並不是真的象熊一樣的。人們只是沒有讀懂這些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而已。如果對這些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當,就會導致孩子出現憤恨、報復、叛逆等等現象。”溺愛孩子“是父母對孩子過於和善,而失去該有的規則意識。也導致了孩子認為自己是沒有能力的,他是做不好的,處處都需要得到成人的幫助。讓孩子失去了鍛鍊自己的機會。在溫室裡長大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可想而知。

    ”熊孩子“為什麼會有一些很”熊“的行為?

    第一類”熊孩子“的行為是屬於適齡行為。

    比如:一些孩子會到處跑,父母叫都叫不住。先看看這樣一些孩子的年齡吧!5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動作發展非常迅速,而且手腳協調能力都較好,他們喜歡跑、跳、攀爬等等一系列的體育活動。還喜歡從高高的地方跳下來,無視父母的擔心。這些淘氣的行為在大人的眼裡就是”熊“的行為。因為在成人眼裡,安全是第一的,素不知,這些行為是可以鍛鍊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經常運動的孩子不容易出現感統失調。

    第二類”熊孩子“是因為年齡小,自控能力差。

    比如:孩子搶別人的東西,是一種常見的現象。1-6歲的孩子,他們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看,孩子搶不過就會直接打人。因為他們正處於自我意識高速發展的階段,自我意識非常強,多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喜歡的都是自己的。有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就直接用打的行為來解決。

    第三類”熊孩子“是因為父母的溺愛導致。

    當孩子出現一些較”熊“的行為時,我們父母可以去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但對不當行為應該及時進行教育。如果放任的話,孩子會認為這種行為是被允許的,以後還會繼續這麼幹。在過年時,有的孩子玩鞭炮,把點燃的鞭炮扔進一輛豪車中,豪車被引燃,車主損失慘重。還有的孩子把孕婦推倒,他說我就想看看孕婦摔倒後會不會流產。我想這樣的孩子在第一次出現這種奇葩的想法時,父母就應該好好教育自己孩子。他的如此”熊“的行為會導致什麼後果!

    溺愛孩子是父母對孩子的任何行為都不加約束,處處庇護孩子。動物也是會護犢子的,母愛是天性,誰都能理解。但溺愛會導致孩子缺乏是非對錯的認知,錯的行為也護著,只會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孩子今天打了別人,母親不但不教育孩子,還說打得好。孩子的暴力行為從此就會一發不可收拾。看看我們現在的校園霸凌行為,隨便在百度上一搜,就可以搜到大量的霸凌事件,有的學生把女同學的衣服脫光打,並拍下影片,這種行為真不敢相信是學生所為,讓人看得心痛。

    孩子小不懂事,因此才需要成人的教育與引導。人一生的教育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根基,孩子從小在家庭中長大,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響。一味的溺愛孩子也會給孩子自己帶來傷害。因為當他的行為觸及到違法時,家庭不管,這個社會遲早會管他。

    ”熊孩子“的某一些行為是動作發展的需要,是年齡小自控力差造成的。部分的”熊“的行為是成人的縱容造成的。而溺愛卻基本上都是成人的教育方式導致的,對孩子溺愛是父母主動選擇的教育方式。這兩種情況是有很大區別的。”熊孩子“更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傾聽。當我們看到了”熊孩子“背後的心理需求時,我們就能輕鬆的去教育”熊孩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圭代蒂大膽啟用卡拉庫爾特大勝伊薩,世錦賽郎平不敢用李盈瑩導致輸義大利,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