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達拉斯小牛Wei
-
2 # 會計梵納斯
1、“表內”與“表外”都有一個“表”字,這個表是指什麼呢?即資產負債表,是在某一時間點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財務報表,是一個企業財務狀況的具體表現。
表內業務是傳統融資,指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表內業務在損失體現和處理方面,主要表現為計提和損失本金的承擔上,一般認為貸款和存款涉及銀行資產和負債為表內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
表外業務也稱中間業務,一般認為結算業務不涉及資產負債,資產負債表不能揭示的業務為表外業務,不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時期可以轉化成資產負債表上的內容的或有負債業務;例如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沒有經歷“貼現”或“直貼”過程的銀行承兌匯票就叫做“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保函、跟單信用證、貸款承諾、表外理財、ABS等。
2、為什麼企業會選擇表外融資
表外融資積極的作用在於使企業能夠加大財務槓桿作用,提高權益資本利潤率。同時,在表內負債方式受到限制時,表外融資增加了新的融資渠道。
表外融資的四大動因
1.最佳化企業財務狀況
企業透過表外融資,甚至將表內融資轉移到表外,將最佳化企業的財務狀況,使資產負債表的質量得到明顯改觀。
2.擴大企業經營成果
表外融資籌措的資金以及形成的資產並不在資產負債表內直接反映,而其所形成的費用及所取得的經營成果卻在損益表中反映出來,擴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果。
3.規避借款合同限制
企業的債權人為了保護自身權益,往往透過對企業新增債務規定了種種限制,如規定不得突破某一負債權益比率。企業為在上述限制範圍內擴大財務槓桿,便會尋求在資產負債表之外的融資方式,在滿足自身資金需求的同時,規避了借款合同限制。
4.應付通貨膨脹壓力
在通貨膨脹情況下,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很可能造成資產負債表上的許多專案被嚴重低估,導致企業的舉債能力大大降低。透過表外融資,將部分債務置於財務報表之外,可以作為對這類資產被低估價值的抵銷,從而應付通貨膨脹對企業財務狀況和舉債能力造成的壓力。
具體到金融機構,只要自身的投資收益能夠覆蓋融資成本,金融機構就有擴大融資規模的動力。而在現行的監管體系中,為了防範風險,金融機構存在相應的指標限制,為了規避相關指標的限制,金融機構往往透過表外融資的形式獲取資金。
◆◆
3、表外融資的實現方式都有哪些?
◆◆
1.直接融資
以不轉移資產所有權的特殊借款形式融資。由於不涉及到資產所有權的轉移與流動,會計上無需在財務報表中反映,但資產的使用權的確已轉移到融資企業,常見方式如經營租賃、代銷商品、來料加工等。
2.間接融資
是由另一企業代替本企業的負債的融資方式。最常見的是建立附屬公司或子公司,並投資於附屬公司或子公司,或由附屬公司、子公司的負債代替母公司負債。
3.轉移負債
是融資企業將負債從表內轉移到表外。這種轉移可以透過應收票據貼現、出售有追索權應收賬款和簽訂產品籌資協議實現。
4.資產證券化
透過對具有價值或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進行證券化,之後透過發行的方式在金融市場公開出售,使資產獲得流動性。由於現行的會計準則中,這一類產品不計入資產負債表,是實現表外融資的渠道之一。
5.明股實債
具體操作方式表現為,投資者首先對相關的資管計劃進行認購,如集合信託計劃、私募基金等。資管計劃對企業下屬的專案公司進行融資,與投資者約定了固定的投資回報或者優先分紅權利。
6.ABS融資
ABS融資將原始資產權益人將一些流動性較差或者較難變現的資產,透過資產支援計劃變為現金。地產類的ABS因為種類的不同,可以實現部分或者全部地出表,有的專案主體因為本身就不在表內,不構成企業的有息負債。
回覆列表
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表內融資,即資產負債表內融資,就是傳統融資,指需列入資產負債表的融資方式。從會計等式來看,該項融資既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等式左邊)表現為某項資產的增加,也在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方(等式右邊)表現為負債的增加。一般的銀行貸款、抵押貸款、債券融資、應收款項融資、融資租賃,以及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
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簡稱表外融資,是指不需列入資產負債表的融資方式,即該項融資既不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等式左邊)表現為某項資產的增加,也不在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方(等式右邊)表現為負債的增加。
表內融資會同時增加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即使增加收益,不能最佳化企業的資產淨利率和權益淨利率的作用並不明顯。而表外融資不增加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在收益增加的情況下增加企業的資產淨利率和權益淨利率。實際上表外融資的作用是放大了企業的財務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