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應作如是觀

    “圈”這個字,裡面是“卷”字,“卷”是彎曲的意思;外面是個“口”字,象徵著封閉。合起來的意思,就是使某物彎曲合併,並收攏在一起。

    儒家文化圈,是一個以儒家發源地為中心,不斷向四周擴散,吸收並同化,影響周邊文化,是指具有儒家文化特徵的一個文化圈子。

    儒家文化的發源地為春秋時期的魯國,現在的山東省。最初儒家文化圈範圍非常小,只是侷限在魯國一國,且並不被重視。戰國時期,儒家相繼出現孟子,荀子兩位大家,才逐漸被他國接受,但依舊不是戰國各國所需要的主流文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朝堂之上有相當數量的儒士,焚書坑儒後,儒家文化受到重創。從孔子至秦漢,這是儒家文化在國內初步發展時期,文化圈層較小。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文化才逐漸成為中國的主流文化,也正是從漢朝開始,隨著國家對西域,以及西南地區持續用兵,儒家文化開始走向國外。

    儒家文化對於周邊國家影響作為深淵的,莫過於北韓,日本兩國。我們歷史課本上一直說,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歷史文化交流深淵。歷史上,中日,中韓之間的交往,有點類似於現在的中美交流。當時的中國在東亞地區,不論是經濟水平,還是文化水平,遠非日本南韓可比。

    且南韓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從西漢開始,北韓半島上的國家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歷史上的琉球,現在的日本沖繩,也曾與中國有五百多年宗藩關係,琉球歷代國王都接受中國冊封。

    現在越南,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從從西漢到唐朝,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是就是中國的領土,為交趾郡、安南都護府,有大量中原人移民在此居住。直到五代期間叛亂,939年在打敗中國南漢軍隊後獨立建國,北宋王朝無力收復,越南才變成國家。緬甸,泰國,阿富汗,尼泊爾等國家,在歷史上也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尼泊爾,數千年中華帝國的最後一個宗藩。

    由此可知,在歷史上,中國在經濟,軍師,文化等方面的領先。儒家文化圈,既是歷朝歷代皇帝武力開疆拓土的影響,也是周邊國家交流學習中原先進文化的過程。儒家文化圈的建立,伴隨著流血犧牲,伴隨著南韓日本等過本土文化的消亡,事實上是優勢文化對落後文化的同化影響。

    現在的日本,南韓的傳統理念,生活習慣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比如,日本的和服,是中國唐朝時代女士的服飾,日本的木質結構建築,榻榻米也是學於中國。南韓的傳統服裝也源自中國傳統漢族服飾。

    為什麼我們在唐宋時期很多傳統文化和習俗,在大陸已經消失,卻在日本,南韓較為完整的保留下來了呢?這是因為唐宋之後,中國經歷了兩次小數民族政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

  • 2 # 聽濤軒書法

    “儒家文化圈”也可以稱做“中華文化圈”。在歷史上,中國同日本、北韓、越南的交往非常密切,日本等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以至於有“唐朝在日本,明朝在南韓”這一說法。

    最早的移民開化了北韓和日本人

    最早的在孔子之前的箕子北韓暫且不提。從戰國時代說起。由於戰國時期各國諸侯混戰,就已經有大量的齊華人跨海到達北韓半島,燕國更是向北韓開拓了大量土地。隨後這些人經過北韓半島東渡到了日本。在公元前300前,日本還是原始社會,隨著移民的到來,他們才得到開化。

    這些人雖然沒有將儒學帶到北韓和日本,但他們是今後中原與這兩地交往的試金石。沒有他們的探路就沒有以後的更緊密的往來。

    隋唐時期的往來最為密切

    從戰國到隋唐之前,中國與北韓、日本一直交往密切,等到了隋唐時期彼此的交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與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有很大關係。在唐朝因為自身的強大,所以文化自信,日本和北韓都會派出遣唐使到唐朝學習,有的人還可以在唐朝做官。

    透過彼此的交往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日本與北韓在這個時期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儒家文化,那些遣唐使回國後建設孔廟開始講學,儒家文化開始在那裡傳播。

    明朝時期的交往

    在明朝時期,北韓處於李氏王朝,一直臣服於明朝。北韓的統治者只能稱“王”,年號也是用明朝皇帝年號。這一時期的日本逐漸開始騷擾中國東南沿海,並且發動了侵朝戰爭,最終讓萬曆皇帝給平息了。

    從明朝的對外關係來看,於北韓是宗主國,而與日本則經歷過了戰爭。但這並不妨礙彼此的交往,明朝東南沿海的商業繁榮給了海盜以誘惑,海盜與日本浪人溝通狼狽為奸。

    中國文化對日本、南韓的影響

    要說中國文化對日本南韓的影響首先要說的就是漢字。日本的文字是由漢字和漢字的草書、漢字的偏旁構成的。北韓在二戰之前還在一直使用漢字,直到二戰後南北分裂才開始使用諺文。

    中國文化對日本、北韓的影響根深蒂固,不是一言一語就能說清楚的。中國是儒家文化圈的核心,但也不能否認日本、南韓對儒家文化傳播所做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在研究輔食分階怎麼整,寶媽們可以分享一下經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