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路閒人路過

    應邀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歷史大環境擺在那裡,但對於蜀國支持者來說,這問題就很難回答了,因為要用一大堆藉口去否認真相。

    首先搞清楚一件事情,民間流傳下來的歷史人物形象不一定是對的,有本事的人不代表其行為就是仁義,鞠躬盡瘁也不代表所作所為是正確的。一切用道理說話。

    首先南宋之前根本不存在正統之爭,宋朝本身領土就不完整,北方沒有燕雲十六州,還有西夏這潛在威脅,靖康之恥後更被打的偏安一隅,所以像朱熹這樣的文人就開始吹捧蜀的正統性,其實也是配合南宋政權用以愚民的一種方法。到了一千多年後三國演義的出現,民間說書唱戲都以演義為藍本,老百姓自然也會把蜀系人物視為正統,曹操就是大白臉,所以民間流傳的觀念不一定正確,就像古代婦女需要裹腳,腳以小為美,難道流傳下來的觀念就是對的嗎?是非真假還是要透過事實來驗證,這才是真理。

    先看一下諸葛亮北伐時的背景,當時漢獻帝已禪讓了八年,而曹魏已統一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包括最發達的中原地區,人囗是蜀的四倍有多,而蜀只偏安西川一州,實力可以說是相當懸殊,孔明也知道北伐成功機會不大,只有曹魏內部出現大型分裂才有機會成功,那為什麼要把本來沒有戰爭生活的西川百姓和自己一起綑綁在戰爭中來豪賭一把呢?平均一年多就來一次北伐,西川百姓會是心甘情願嗎?而且對於曹魏的老百姓來說,從本來戰火連天的日子開始穩定下來,你孔明卻經常來討打,北伐到底是什麼樣的行為?

    另外諸葛亮被視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義的象徵,這說法只對了一半,孔明是鞠躬盡瘁了,但他的忠義只能說是對劉備的愚忠和私義,因為真正的忠義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生活,不用以艱苦的日子去準備戰爭,這才是大忠和大義。如果不同意這觀點的,我想請問一句,曹孫劉都是漢人而不是外族,只要百姓生活穩定,皇帝姓什麼有意義嗎?天下大亂就是東漢自己作死導致的,以匡復漢室為理由去發動漢民族本身的內戰,請問那裡忠義了,又請問有什麼值得吹噓和表揚?

    不服的可以回答一下我的問題嗎?首先北伐失敗了,是否延遲國家統一而延長分裂?是否會導致百姓生活更艱苦而且更多死傷?就算北伐成功了,除了皇帝由姓曹改為姓劉,然後國家打的稀巴爛耗盡元氣外,還能得到什麼?

    認為孔明是以攻代守,以戰養戰的,我想請問一下作為華人為什麼還希望偏安西川的這一股勢力阻礙國家統一而延長國家分裂,還帶來更多的戰爭?到底這三觀是否正確?而且北伐真能以戰養戰嗎?千里迢迢耗全國之力去北伐,對方關起門不和你打,沒幾天就要撤退,請問一次北伐對曹魏的損傷大還是對蜀的損傷大?

    以上都是實實在在大家公認的歷史,我不想去爭辯芝麻般的事情,不想去爭辯三國志與演義那個靠譜。真理越辯越明,不是隨便就能忽悠過去的。認為個人以上內容是錯誤的請說出理由,並請回答一下以上所問的問題,只有以理討論才有意義,喊口號說廢話不單毫無意義,而且更加讓世人知道支援蜀系支援北伐的人,基本上自己內心那一套一推就倒,所以無言以對。

  • 2 # 汐水柔情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了,我還是比較贊同有個人說的觀點,諸葛為什麼要北伐?

    第一,蜀國內的動亂,劉備進入漢中稱帝,蜀國是有幾派組成的,時長會有利益衝突,所以諸葛為了轉移注意力,北伐是最好的選擇,這是北伐的一個原因。

    第二,蜀國生養休息,確實能自保,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魏國佔中國十三州有九州半而蜀國一州,各自發展蜀國滅亡是遲早的事,就好比中國與日本相比,各自發展十年對比一下就知道各自的差距了,更何況劉禪太昏庸,所以北伐能防止魏國發展,又能擴大蜀國力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三,說諸葛為了虛名而北伐是不存在的,第一,諸葛如果為了虛名,當初劉備兵敗後,劉禪無能,就可以隱居何必在輔佐無能之主呢,第二,為了虛名,諸葛北伐很可能失敗,如果失敗了自己的名譽就沒了,何必冒這個險呢,讓蜀國自保不好嗎,這樣能保住自己的名譽,第三,為了一個虛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必要這麼拼命嗎?一次是失敗了,就放棄何必接二連三北伐呢?諸葛北伐說的簡單點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恢復漢室,諸葛北伐是有希望成功,不一定沒希望。

    第四,以攻待守,魏國強蜀國弱,只有不斷騷擾魏國,阻礙其發展,讓其減緩蜀國滅亡。

    對於諸葛北伐是有很多說法的觀點也不一樣,雖然北伐失敗了,但是北伐也證明諸葛的軍事才能,被歷代軍事家所稱讚。

  • 3 # 優己

    一是以戰養戰,二是以攻代守定點清除!蜀漢軍隊少,國土大,蜀道又特別難,因此必須提升軍隊戰鬥力!而保證軍隊戰鬥力的方式就是以戰養戰!魏軍是蜀漢的唯一對手,因此拿魏軍練手可以保持蜀軍的熟悉性!

    其次,打掉魏軍在前沿的軍事堡壘,讓魏軍無法集結部隊!魏蜀兩國之間有一個幾百裡的無人區地帶,這是兩國的緩衝區,魏國要想攻伐蜀國必須越過這幾百裡無人區,那麼糧草供應就是一個負擔!所以,魏國的策略就是蠶食,不斷開墾這片土地,既縮短攻擊距離又儲備足夠糧草!而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破壞魏國的蠶食戰略。因此,北伐可以理解為蠶食與反蠶食的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子和凱子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