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7
-
2 # 鄉村柏翠
人工養殖:
鷓鴣一般在3~6月產蛋繁殖,屬季節性繁殖,人工養殖產蛋率跟野生鷓鴣相差無幾,產蛋率較低,控制的良好條件下,繁殖季節延長,年產蛋量為20左右枚。鷓鴣繁殖效能的高低,除受親本遺傳因素影響外,還受外界環境如營養、管理等因素影響。
性成熟:
雌鷓鴣比雄鴟鴣性成熟早,雌鷓鴣性成熟期200~240天,雄鷓鴣要推遲2~3周。因此,對雄鴟鴣必須提前增加營養和光照。
配對:
在野生條件下為一雄一雌配對,人工馴養,可一雄多雌組群,採用自由交配的方式。
雛鷓鴣-種鷓鴣選擇方法:
飼養鷓鴣必須先要對所有飼養的雛鷓鴣進行個體選擇,特別是作為種用鷓鴣,雛鷓鴣品質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生長髮育、成活率及飼料費用,而且直接關係到生產效能和種用價值。
選擇雛鷓鴣應以體質健壯有神,發育良好,兩腿穩健有力,羽毛色鮮亮清潔,個體體重在12克以上,頭小適中,臍部收縮良好,食慾旺盛,增重快,叫聲洪亮,洩殖腔附近無糞汙染,一般可選作商品鷓鴣飼養。準備將來留作種用的鷓鴣苗除上述標準外,還要挑選個體大、發育好、體重適中、活力強、眼大有神、行動靈活、站立姿態正常、體羽整齊、喙短稍彎曲、頭頸勻稱、背部和胸部寬且兩者平行,勝部硬直、腳趾齊全正常。挑選出來符合上述條件的雛鷓鴣,為培育生產力高的合格種用鷓鴣打下良好基礎。凡是體質較弱、發育較差、體重過輕、肩尾低拱背、跛行或行走不穩、動作遲緩、羽毛松亂、絨毛缺少光澤,無尾羽、洩殖腔附近不乾淨,如將雛鷓鴣捏在手中無力掙扎或不掙扎、喙狹長、眼睛瞎或有毛病、喙過彎、上下喙閉不緊,背、胸不平行,腳趾彎曲的,均不宜留作種用。挑選淘汰的失去種用生產效能價值的雛鷓鴣,可另作育肥肉用商品鷓鴣飼養處理。肉用鷓鴣飼養到平均體重達500克是生長最適宜的鷓鴣齡,這時飼料報酬也最高。
【鷓鴣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雛鷓鴣最遲於9周齡轉入育成舍,可實行平養、網養與籠養,為防治黑頭病、 球蟲病及寄生蟲病,建議實行網養與籠養。鑑於鷓鴣有較強的飛翔能力,可在舍外設定飛翔欄。 飼養密度:4~6周齡每隻0.03平方米,或均養35只/平方米,6~10周齡每隻0.06 平方米,或均養15只/平方米。 光照為每晝夜14~16小時(低強度),採用0.5~1瓦/平方米。紅光效果好。 每天喂料3~4次,飲水不可中斷,注意環境衛生,加強觀察護理。 對於肉用仔鴣,從一開始到上市固定光照20個小時,至16周齡時可達到成年體重的92%,公仔鴣達到0.6公斤,母仔鴣平均0.5公斤,即可上市。飼料轉化率約為2.04:1。 飼養獵用鷓鴣,應在16~20周齡時上市,在經濟上效益較高。
【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鷓鴣0~8周齡可以成功地在多層籠內育雛或平面育雛。大部分商品雞籠只要將籠底、食槽、飲水器略作改進即可。為減少足踝受傷,可在底部鋪上0.6 釐米厚的網眼塑膠網墊。至6周齡時應移入育成籠內或欄內進行飼養。 管理技術基本同雛家雞。為防啄癖,在6~9日齡斷喙,至6周齡再斷喙1次。採用斷喙機斷去上喙1/4~1/3。如不斷喙,也可穿戴特製塑膠鼻環。
【鷓鴣育雛的關鍵環節】近兩年來,集藥用、食用、觀賞於一身的特種珍禽美國鷓鴣市場行情一直看好,養殖業日趨火爆。但是鷓鴣養殖並不像所說的那樣簡單好養,只有掌握了嫻熟的養殖技術才能確保養殖成功。現將鷓鴣育雛的管理關鍵介紹如下:
1、溫溼度 ①溫度 溫度是鷓鴣育雛期間最關鍵的環節,合適的溫度能夠提高成活率。1~2周齡室內溫度應控制在33℃,3~5周齡室內溫度28℃,6~7周齡為26℃,8周齡以後24℃。②溼度 溼度過大易真菌感染;溼度過小易得呼吸道疾病。一般1 周齡相對溼度為60%~70%,1周齡以後相對溼度為55%~60%。
2、通風 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要進行適當的通風換氣,增加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有利雛鴣的新陳代謝正常進行。
3、密度 密度過大其活動場地受限制而相互打鬥,死亡量增大;密度過小浪費有效場地,使養殖成本提高。一般出殼至10日齡平均可放80只/m2左右,10~28 日齡平均可放50只/m2左右,4~10周齡可放30只/m2,10周後可入15只/m2左右。
4、光照 出殼後20小時至1週期間需全日光照,1周後為每天16小時。
5、飲水 鷓鴣在出殼24小時內將0.02%的土黴素加入36℃的涼開水中,讓雛鴣飲用。如果雛鴣是從外地引進的,可在飲水中加VB。
6、開食 鷓鴣飲水後即可開食。將飼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溼狀用手將顆粒搓細,少量的撒在紙上,讓雛鴣自由採食。頭3天以不斷料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燈光下,食槽要錯開,相距不要超過1m,飼餵時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時以上次飼料吃乾淨為好。
7、消毒 要保持環境與衛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01 %的高錳酸鉀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掃糞便1次,室內消毒要每週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