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小說集有: 1、《吶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2、《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3、《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 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裡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因此,在《故鄉》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後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又著眼於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如《在酒樓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獨戰多數的英雄擺脫不了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又回到原點,在頹唐中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魯迅的這些改革在《吶喊》和《彷徨》中就演化為“看/與被看”與“歸鄉”兩大小說情節、結構模式。小說《示眾》中所有人的動作只有“看”,關係也只有“看”與“被看”,由此形成了“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在《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等小說中都有展現。而在“歸鄉”模式中魯迅不僅講述他人的故事也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影響,構成一個復調。 除此之外,一方面,魯迅一直在探索主體滲入小說的形式,另一方面,魯迅也在追求表達的含蓄、節制、以及簡約、凝練的語言風格。
魯迅的小說集有: 1、《吶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2、《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3、《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 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裡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因此,在《故鄉》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後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又著眼於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如《在酒樓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獨戰多數的英雄擺脫不了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又回到原點,在頹唐中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魯迅的這些改革在《吶喊》和《彷徨》中就演化為“看/與被看”與“歸鄉”兩大小說情節、結構模式。小說《示眾》中所有人的動作只有“看”,關係也只有“看”與“被看”,由此形成了“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在《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等小說中都有展現。而在“歸鄉”模式中魯迅不僅講述他人的故事也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影響,構成一個復調。 除此之外,一方面,魯迅一直在探索主體滲入小說的形式,另一方面,魯迅也在追求表達的含蓄、節制、以及簡約、凝練的語言風格。